李丰等人谋反一事被交给有关部门处理,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等人都被逮捕,押送到廷尉处。(《世语》记载:夏侯玄被押送到廷尉后,坚决不肯招供。廷尉钟毓亲自审讯夏侯玄。夏侯玄神色严肃地斥责钟毓说:“我有什么好招供的?你现在就像个负责审讯的令史一样来责问我,你要是想让我认罪,就自己写供词吧。”钟毓深知夏侯玄是名士,气节高尚,难以让他屈服,但案件又必须结案,于是在夜里替夏侯玄写了供词,使其与案件情况相符,写完后,钟毓流着泪拿给夏侯玄看。夏侯玄看了之后,只是微微点头。钟毓的弟弟钟会,比夏侯玄年轻,夏侯玄平时不与他交往。这天,钟会在钟毓审讯夏侯玄时,想要与夏侯玄套近乎,夏侯玄却毫不理会。孙盛的《杂语》记载:夏侯玄被囚禁期间,钟会想趁机与他套近乎,和他交朋友,夏侯玄严肃地说:“钟君,你为何如此逼迫我!” )
廷尉钟毓上奏说:“李丰等人阴谋胁迫皇帝,擅自诛杀宰相,犯下大逆不道之罪,请求依法论处。”于是,公卿朝臣和廷尉共同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李丰等人都深受朝廷的特殊恩宠,掌管着重要机密。张缉身为外戚,有着皇后父亲的尊贵身份;夏侯玄作为世代重臣,也位列朝堂。然而,他们却包藏祸心,图谋叛逆,与宦官勾结,传授奸计。因为畏惧皇帝的威严,不敢公然谋反,便妄图要挟皇帝,肆意施展欺诈和暴虐的手段,谋划诛杀贤良的辅臣,擅自安排官职,想要颠覆京城,危害国家社稷。钟毓所判定的罪行都符合法律规定,应批准钟毓的判决并执行。”皇帝下诏说:“齐长公主是先帝生前疼爱的女儿,特赦免她三个儿子的死罪。”于是,李丰、夏侯玄、张缉、乐敦、刘贤等人都被诛灭三族,(《魏书》记载:李丰的儿子李韬,因为娶了公主,被赐死在狱中。 )他们的其余亲属则被流放到乐浪郡。
夏侯玄气度宽宏,为人豁达。在东市被斩首时,他面色不改,举止从容,当时年仅四十六岁。(《魏略》记载:夏侯玄从西边返回京城后,便不再与他人交往,也不追求奢华的生活。《魏氏春秋》记载:当初,夏侯霸打算逃往蜀国,邀请夏侯玄一同前往。夏侯玄说:“我怎能为了苟且偷生,寄身于敌国呢?”于是便回到了京城。司马懿去世后,许允对夏侯玄说:“你不用再担忧了。”夏侯玄却感叹道:“士宗(许允字士宗),你怎么还看不清局势呢?司马懿还能以世交晚辈的身份对待我,可司马师、司马昭是不会容我的。”夏侯玄曾撰写《乐毅论》《张良论》以及《本无肉刑论》,文章言辞意趣高远,在当时广为流传。夏侯玄被逮捕时,卫将军司马昭曾流着泪为他求情,大将军司马师却说:“你忘了在赵司空葬礼上的事了吗?”此前,司空赵俨去世,大将军兄弟前去参加葬礼,宾客多达上百人。夏侯玄后来才到,众多宾客纷纷起身相迎,司马师因此对他心生厌恶。臣裴松之按:曹爽在正始五年讨伐蜀国,当时夏侯玄已担任关中都督,到正始十年曹爽被诛灭后,他才回到洛阳。根据《少帝纪》记载,司空赵俨在正始六年去世,这样一来,夏侯玄根本没有机会参加赵俨的葬礼。如果说夏侯玄是入朝期间参加葬礼,可无论是本纪还是列传,都没有相关记载。所以,这个说法近乎荒诞,并不属实。 )
正元年间,朝廷为延续功臣的世系,封夏侯尚的从孙夏侯本为昌陵亭侯,食邑三百户,让他继承夏侯尚的香火。
喜欢白话三国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白话三国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