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扬眉吐气,长子却又跟外祖家亲近,于是程父连带着亲儿子也不喜欢了。
后来程佑安的生母去世了,程父又娶了更合心意的继室。
继室又给他生了儿子,对程佑安这个亲近外祖的儿子他就更看不顺眼了。
所以程佑安生母去世后,他在家中就没有一丝归属感。
后来被赶到青州,他也习惯了跟几个仆人一起过年。
只有今年是不同的,大年初一,他居然收到了四份压岁钱。
程佑安已经很多年没收到过压岁钱了,他都多大的人了。
可卫辞还有,于是他也有。
卫木匠和周三娘,尔雅和卫岳,每个人都给了他。
后来他去了宋家,宋老三和林氏也同样给了他压岁钱。
程佑安有些稀奇,他看不上这点钱,可这样收到钱的方式让他很喜欢。
因为收到压岁钱的那一刻,仿佛有人在告诉他,你还是个孩子。
他还以为早就没人当他是孩子了。
卫辞留在家中直到过了元宵节,卫木匠得知他要去京城,既支持又不舍。
他虽然年纪大了,却也知道孙子拜了大官为师以后必定有出息。
不能因为自己不舍得就耽误了孙子的前程。
因此元宵节一过完,卫木匠就让卫辞离家去京城到他老师身边求学。
尔雅与卫岳还不能走,青凤已经定好了婚期,就在下个月。
尔雅与卫岳打算参加完青凤的婚礼再回青州。
卫辞本想也多留一个月,参加小姑姑的婚礼。
卫木匠却私下催他:
“你小姑姑的成婚有你爹娘在就够了。
你马上就要考状元了,怎能在这浪费时间。
赶紧去京城,好好跟着你老师学。
将来考了状元光宗耀祖,爷爷就是立刻死了都能闭眼了。”
卫辞本来是犹豫不决的,听到爷爷的催促后,还是决定立刻启程了。
走之前卫辞与程佑安还是要先回青州,从青州可以走水路,能省不少时间。
尔雅叮嘱卫辞,到了青州带上王安一起去京城,让王安跟在他身边替他跑腿。
卫岳担忧卫辞此去青州要住在老师家,再带一个下人会不会不好。
尔雅却道:
“京城天子脚下,规矩多,呼朋唤友都要先递拜帖。
还有像一些跑腿买东西的小事卫辞总不能事事亲力亲为,有王安跟在身边能省不少事。
不然万一文大人看卫辞整天被琐事烦身,说不定还会有意见。”
王安本就是卫岳给卫辞准备的书童,但一想到如今儿子要寄人篱下一年多。
卫岳就忍不住焦躁,生怕儿子在外面受委屈,恨不能自己也跟着去算了。
尔雅也不放心,虽说卫辞是正儿八经拜了文大人为师的,按当下人的思想,他算文大人的半子。
文大人不可能闲着没事害自己的徒弟,可这也不耽误尔雅的担忧。
出门在外,再好也不可能像在家里一样舒服。
尔雅一边担忧一边往卫辞包裹里塞了一万两银票,她叮嘱卫辞:
“若是在文家住的不舒服,就去卖一栋房子,不要嫌贵,你过的舒坦最重要。”
卫辞无奈点头,他是会委屈自己的人吗。
尔雅与卫岳絮絮叨叨的给卫辞准备了许多东西。
当然她也没忽视程佑安,都是儿子,自然不能厚此薄彼。
除此之外尔雅还给程佑安准备了回家送长辈的礼物。
她知道程佑安与京城家里人的关系不好,但很多年没回去了,该装的还是要装的。
她准备的都是徽州的特产,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徽墨,歙砚,徽州漆器和徽州三雕,双面绣等。
她交代程佑安:
“不管如何,面子总要做好的,不要再让外人挑你的理。
茶叶可你送你爹娘,徽墨和砚台就给你的幼弟。
还有那双面绣是我亲手绣的,可以送你的外婆,剩下的你看着送。
有些人心里再不喜欢,脸上也不能露出来,否则外人还以为是你的不是。
你是个好孩子,等你以后出息了,早晚让他们后悔去。”
程佑安听完尔雅的话,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他眼眶发酸,情不自禁道:
“娘,谢谢你。”
卫辞在一边看程佑安眼眶通红,都快忍不住要哭了。
不由得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声的安慰他。
送走两个孩子后,卫岳与尔雅闲着无聊,给青凤准备了许多嫁妆。
尔雅的刺绣手艺极好,她为青凤亲手绣了一身嫁衣。
卫岳与卫木匠也给青凤打了家具,如今周三娘的手也松了,私下给青凤备了很多压箱银。
时间一晃很快到青凤出嫁的时候,孙家很满意这桩亲事。
孙家的儿子和青凤订婚时,卫辞还不是举人。
孙家只是觉得卫辞将来有希望成为举人,再加上这两年卫家越发富裕,所以才来求亲。
谁知两人刚订婚没多久,卫辞就高中举人了,还是头名解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母子双穿越,儿子是我的金手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