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副使富弼面色凝重地从队列中跨步而出,他双手抱拳,躬身向皇帝行礼后,朗声道:“官家,当下西夏的使者已然抵达京城,他们怀着恳切之心,表示愿意与我大宋朝携手合作,一同抵御来自辽国的威胁和压力。此时此刻,辽邦境内又有汉族民众奋起反抗,局势动荡不安,此乃天赐之良机呀!恳请陛下能够英明决断,把握时机,做出最为明智的决策。”
几乎与此同时,御史中丞欧阳修亦毫不迟疑地步出队列,同样恭敬地拱手施礼,然后语气沉稳地说道:“官家,微臣认为富弼大人所言固然有些许道理,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我大宋与辽国之间向来存有盟约,彼此相安无事多年。若是轻率地出动军队,恐怕将会打破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而且,如果我们在此刻选择与西夏联合,不但极有可能引起辽国方面的强烈不满,甚至还有可能把我大宋卷入一场本可避免的无谓战争当中去。因此,微臣斗胆恳请官家务必深思熟虑,谨慎行事,切不可草率作出决定。”
紧接着,翰林学士司马光也连忙附和起来,他向前一步,微微低头,言辞恳切地道:“官家,尽管西夏表现出了联合的意愿,但实际上其国力相对弱小,并且与辽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倘若我大宋冒然与其结盟,很有可能会让自身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依微臣之见,我大宋应当坚定不移地秉持着和平的外交政策,极力避免轻易挑起战火,以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赵祯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缓缓扫过殿下众臣,面色凝重地听完他们的议论之后,微微眯起双眼,沉默不语,似乎在深思熟虑着什么。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整个朝堂都陷入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之中。终于,赵祯轻咳一声,打破了这份寂静。他稍稍调整了一下坐姿,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不无道理,但依朕之见,幽州起事,乃是辽人内部之争,与我大宋并无直接关联。”说罢,他顿了一顿,眼神坚定地继续道:“传朕旨意,命雄州知州赵滋务必严守边境,切不可贸然出兵。另外,速速派遣得力之人前往幽州详细探查,务必摸清起事汉民的真实情况以及背后势力。至于西夏方面提出的联合提议……”说到此处,赵祯略微迟疑了一下,然后才接着说道:“此事朕还需再行斟酌思量一番。”
随着赵祯话音落下,朝堂上原本此起彼伏的议论声也逐渐停歇下来。众臣面面相觑,虽然对皇帝的决策仍有些许疑虑,但也不敢再多言,只得恭敬地行礼告退。待众人散去之后,赵祯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转身朝着御书房走去。不多时,一名内侍匆匆来到宰相文彦博面前,低声传达了圣上的口谕,请他速去御书房觐见。
文彦博闻听此言,不敢怠慢,连忙整理衣冠,加快脚步向御书房赶去。一进书房,便见到赵祯正站在窗前负手而立,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窗外的景色。听到脚步声传来,赵祯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示意文彦博免礼平身。文彦博谢恩过后,拱手施礼问道:“官家,不知此番紧急召见微臣所为何事?”
文彦博沉思须臾之后,才缓缓开口道:“官家啊,依微臣之见,此次幽州起事虽说乃是辽国内部的纷争,但咱们大宋万不可轻率地介入其中啊!想当年,我大宋与西夏之间曾有数次交锋,起初我军虽屡获小胜,但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这当中的惨痛教训实在令人刻骨铭心呐!现如今若贸然与强大的辽国开战,恐怕我们将会身陷进退维谷的两难之境呀!因此,微臣恳请官家务必审慎行事,切不可轻易挑起战火啊!”
赵祯闻听此言,轻轻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道:“彦博爱卿所言极是。那辽邦此番只不过是爆发了一场小小的民乱而已,料想对于我大宋收复幽云十六州之举怕是难以产生太大的影响。依朕看来,这场动乱估计不出两三月便会被辽邦自己给平定下去喽。”
其实在赵祯心中,着实没有将幽州兴起的汉军起事太过放在心上。毕竟就在去年,大宋境内也曾发生过王伦领导的起义事件呢。当时那支起义军在山东一带闹腾得好不热闹,可即便如此,折腾了整整两个月之后,不还是照样被朝廷派出的官军给彻底镇压下去了嘛。所以在赵祯眼里,幽州的这次起事跟王伦起义没啥本质区别,无非就是些地方性的小规模民变罢了,压根儿就不可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来。
文彦博见赵祯心意已决,深吸一口气后,缓缓拱手道:“官家所言甚是,不过区区一场民乱罢了,实不足为虑啊!以微臣之见,我大宋万不可牵扯其中,免得引火烧身,进而破坏与辽国好不容易才维持住的和平局面。想如今这大宋,正处于一片太平盛世之中,黎民百姓皆能安居乐业,着实不宜轻率地开启战端呐!”
赵祯听着文彦博这番话,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接着开口说道:“彦博所言极是啊!朕对此亦是深有同感。那幽州起事说到底也只是辽人的内部纷争而已,我大宋切不可贸然介入其中,否则只怕又要掀起一阵腥风血雨、刀光剑影之灾祸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