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会。
而且我可以告诉你,掌握了这技术,我就能打造出威力远超现有**五倍以上的武器。
你愿意学么?”
杜寒信心十足地说道。
一旁的李政听闻也惊讶不已。
从小看着杜寒长大的他对杜寒的能力还是了解不少的,从未听闻杜寒能制作什么**一类的东西,更何况是超过五倍威力的玩意儿。
这两天杜寒的改变令他困惑重重,总觉得眼前的杜寒与以往截然不同。
也许,是在被建奴捉住之后开始发奋努力了吧。
当得知能造出威力增强五倍的**,王函嘴巴都快张成了O型,手里攥着的兔腿悬在半空忘了咀嚼。
愣神许久后恍然点头道:
“我愿意学!”
“很好,现在我们需要做些准备,先去找纸笔来,我给大家画个示意图。”
听见杜寒需要纸笔,王俏主动起身道:
“百户,我去找。”
看到王俏行动,杨林青也站起来跟着离去。
两人年纪相仿,仅仅两天工夫便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
天色已然完全暗下来,营地里每家都在自家门口点燃起火堆,大家或三五成群聚集闲聊,空气中弥漫着袅袅炊烟的味道。
纸笔很快拿来了,杜寒借着篝火的光芒动手画了起来。
作为后世**的基础功底,作图自然是信手拈来,没多大功夫便画好了简单的示意图。
这是一个采用塔式法制造硫酸的简易发生装置,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就曾以此方法大规模生产硫酸进而制造硝酸。
塔式法又称铅室法,因缺乏铅材,正好古代陶瓷工艺发达,反应场所就用耐酸陶缸代替了铅制成的“缸室”
和“缸塔”
,实际上就是村里常见的那种大水缸。
在“缸塔”
里,使用碎瓷片作为填充物,陶瓷管作为导流管。
生产所需的材料,则源自本土的硫磺与硝石。
由于境内缺乏活跃火山,大国优质天然硫磺矿藏一直颇为稀缺。
至明代之后,因医药及**行业对硫磺的需求剧增,硫磺逐渐依赖海外进口。
尽管明代名义上实施海禁,但实际上海上贸易从未因海禁而真正中断,只是无法进行公开的大规模交易。
其中,来自倭岛的硫磺进口量最大。
该地火山活动频繁,所产硫磺质地优良、产量丰富,被称为“倭硫黄”
,是明代最受欢迎的硫磺品种。
这个名称令人不禁联想到后来的硫磺岛。
不过,“倭硫黄”
价格不菲,以杜寒目前的资金状况,完全无法承担用其作为原料的成本。
幸而他所采用的技术对原料纯度要求不高,即便是本地出产的低纯度硫磺也能满足需求,从而免去了许多麻烦。
早在明代,传统的土法制硫磺已经广泛传播,《天工开物》中便记录了“烧取硫黄”
的技术,利用境内常见的黄铁矿即可提炼,操作流程也相当简便,类似烧制木炭的方式。
焦炭同样遵循这一原理加工而成,在后世煤矿工人几乎人人都会此技。
与木炭相比,它在炼钢方面的表现更为优异。
因此,对于杜寒来说,原料不成问题,设备亦不存在阻碍,制造硫酸便相对便捷了许多。
然而,以这种传统方式产出的硫酸浓度较低,通常仅仅稍超过60%,难以直接制作**。
这就是塔式法的一大短板所在。
另外,环保问题亦是一个潜在障碍,但在明代的大背景下,杜寒对此无需过多顾虑。
采用塔式法制造硫酸的设备构造简单,获取原材料便利,对硬件设施的要求非常低,即便是在工业基础全无的情形下,也可搭建小型硫酸厂,并以此为基础生产硝酸。
硫酸与硝酸均属基本制造材料,一旦拥有了它们,就可以轻易终结某些传统的制作方法,打造威力更强劲的新制品并非难事。
困难之处并不在于少量样品的制备,而是如何实现大规模量产。
此外,通过塔式法制造的硫酸可以直接用于生产硫酸铵、过磷酸钙等化肥。
经简单的蒸馏处理后,则可以制得**,随后便能轻松生成硝酸。
自古以来,水银便是大国人民再熟悉不过之物,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实现大规模生产。
有了硝酸之后,制作**的门槛大幅降低。
由此可见,掌握科学知识的力量不可估量,科技本身确实是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倘若知晓方法,即使条件比明代更加简陋,譬如春秋时期的环境,也足以制作三酸两碱,仅凭几只大缸即可完成所需工作。
只要具备三酸两碱,几乎意味着拥有了所有必需物品,再也不会在那些陈旧方法上徒费周折了……穿越之前,杜寒也读过不少相关题材的小说。
他始终难以理解,为何许多穿越者要执着于在某些特定领域拼命尝试突破。
理论上讲,开发这类技术显然比制造质量合格的**更为简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