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夜空渐渐被繁星点亮,林深知道,这场关于正义与善意的接力,永远不会停歇。
第十四章:永恒回响
跨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林深站在网络安全中心的观景台上,俯瞰着城市璀璨的灯火。远处的江面倒映着烟花,将黑夜染成流动的星河。他的手机不断震动,屏幕上满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祝福——那些曾在“真相实验室”留下故事的人,那些通过网络暴力防治平台获得帮助的家庭,此刻都在传递着温暖。
突然,一条来自国外的私信引起了他的注意。发件人是一位华裔学者,信中写道:“我在研究网络暴力课题时偶然看到你们的案例,这个将悲剧转化为社会进步的故事,或许能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林深放下手机,思绪飘回三年前那个雨夜,那时的他绝不会想到,一场血色复仇竟能引发如此深远的改变。
新春过后,网络安全中心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客——国际网络治理组织的代表。他们参观“真相实验室”时,被全息投影技术呈现的网络暴力演化模型深深震撼。“这种将抽象伤害具象化的展示方式,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冲击力。”一位代表在留言簿上写道,“我们希望能将这套系统引入更多国家。”
然而,进步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某天清晨,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官网被黑客攻击,首页被替换成一段挑衅视频:“所谓的文明不过是虚伪的遮羞布,只要人性的阴暗面存在,网络暴力就永远不会消失!”评论区瞬间涌入大量附和言论,有人甚至扬言要复刻“正义联盟”的行动。
“对方使用了多层匿名代理,很难追踪源头。”技术科负责人眉头紧锁。林深却注意到视频背景中一闪而过的符号——那是“正义联盟”早期使用的标志。他立刻联系赵凛,却得知对方正在偏远山区参与网络素养支教项目,手机信号时断时续。
“或许,这是某个‘旧成员’的试探。”陆雨翻出尘封的档案,“当年‘正义联盟’解散时,仍有部分激进分子不愿放弃‘以暴制暴’的理念。”她调出暗网监控数据,发现近期出现了多个以“暗夜审判”为名的秘密群组。
林深决定将计就计。他安排技术人员在论坛上伪装成“失意者”,试图打入群组内部。与此同时,网络安全中心发起“网络文明辩论赛”,邀请法律专家、心理学家和普通网民共同探讨:当面对法律暂时无法制裁的网络恶行时,应该如何应对?
辩论现场火药味十足。有人激动地说:“法律的滞后性让很多受害者求助无门,难道我们只能默默忍受?”赵凛恰好在此时赶回,他走上讲台,展示了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他和陆明在格斗馆的合影。“三年前,我也这么想。”他的声音低沉却坚定,“但当我真正站在深渊边缘时才明白,以暴制暴只会让更多人坠入黑暗。”
就在舆论逐渐平息时,伪装的卧底传来关键线索:黑客组织计划在高考成绩公布当天,利用家长的焦虑情绪制造大规模谣言。林深迅速联合教育部门和通信运营商,提前部署谣言过滤系统,同时安排心理专家24小时在线提供疏导。
当高考成绩公布日平安度过,黑客组织的核心成员却主动投案自首。审讯室里,年轻人满脸疲惫:“看了你们的辩论赛,又去‘真相实验室’体验了那些案例...我突然觉得,我们一直在重复赵凛的老路,却忘了他最后选择的是救赎。”
这件事过后,网络安全中心成立了“网络暴力创伤修复中心”。在这里,受害者不仅能获得法律援助,还能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林深常常看到赵凛坐在咨询室里,耐心倾听来访者的哭诉,就像曾经的自己倾听他的故事。
某个周末,林深收到陆雨发来的视频。画面里,一群山区孩子围坐在简陋的教室里,对着镜头朗读自己写的作文:“我学会了用网络查资料,也知道不能随便骂人。如果看到有人被欺负,我要做那个站出来的人。”赵凛站在一旁,笑得格外灿烂。
三年后的清明,林深带着鲜花来到周远和陆明的墓前。墓碑旁的花坛里,不知名的野花正在春风中摇曳。他将一份报纸轻轻放在墓前,头版头条写着:“全球首座网络文明博物馆在我市奠基,将系统展示网络暴力防治历程。”
返程路上,车载广播正在播放特别节目,主持人念着听众来信:“我曾是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在‘真相实验室’体验后,我才真正懂得什么叫‘恶语伤人六月寒’。现在,我成了一名网络文明志愿者……”
林深望向车窗外,城市的街道干净整洁,电子屏上滚动着文明标语。他知道,这场关于正义与善意的长跑,永远不会有终点。那些曾经的伤痛与挣扎,终将化作永恒的回响,警示着后来者,也指引着更多人,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世界里,守护人性的光芒!
第十五章:星河长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颐和园的张夫人的新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颐和园的张夫人的新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