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京解放的消息传遍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迎来了新生。苏晴和小林也在忙碌的重建工作中找到了新的方向。他们参与创办了夜校,为不识字的百姓传授知识;协助建立医疗站,为受伤的群众提供救治。在他们的努力下,南京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一日,苏晴在整理沈清如的日记时,发现了夹在其中的一张纸条。上面是沈清如工整的字迹:“若有来生,愿化作栀子花,绽放在每一个充满希望的角落。”苏晴将纸条小心翼翼地收好,转身走出房间。
街道上,孩子们嬉笑奔跑,新栽的栀子花树苗在春风中轻...
第十三章:永恒之约
南京城的深秋,梧桐树的叶子渐渐染上金黄,随风飘落铺满街道。苏晴站在新落成的人民文化馆前,手中捧着一束洁白的栀子花。文化馆的墙上,镌刻着在解放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名单,沈清如、沈国安、周明远……一个个名字在阳光下闪耀着肃穆的光芒。
“苏姐,快来帮忙!”小林的声音从馆内传来。苏晴轻轻将栀子花放在纪念碑前,转身走进文化馆。宽敞的大厅里,工人们正在布置关于南京解放历程的展览,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饱含故事的遗物,无声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批资料整理得差不多了,”小林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递来一杯热茶,“不过有件事很奇怪。”他从桌上拿起一份泛黄的档案,“昨天在军统旧址清理时,发现了周正雄的日记残页,里面提到一个代号‘夜莺’的神秘人。”
苏晴接过档案,目光扫过斑驳的字迹。周正雄在日记中写道:“夜莺的身份必须保密,他/她掌握着比密道图更危险的秘密……”字迹到此戛然而止,后面的内容被人刻意销毁。“这个‘夜莺’会是谁?难道还有潜伏在暗处的敌人?”苏晴皱起眉头,心中涌起不安。
当晚,老陈紧急召集众人开会。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墙上的地图标记着全国解放的最新进展,却难掩众人脸上的忧虑。“关于‘夜莺’的情报,组织也在调查。”老陈敲了敲桌面,“据可靠消息,国民党残余势力正在策划一场针对新生政权的破坏行动,而‘夜莺’很可能是关键人物。”
散会后,苏晴和小林主动请缨,要求参与调查。他们再次来到沈清如的故居,试图从遗物中寻找线索。推开尘封已久的房门,熟悉的栀子花香扑面而来,仿佛故人从未离去。小林在书架的夹层里,发现了一本沈清如绘制的南京风物图册,每一页都画着不同的街巷和建筑,却在秦淮河畔的插图旁,用极小的字写着“夜莺啼血处”。
“秦淮河?”苏晴眼睛一亮,“那里有不少老字号茶楼,会不会是接头地点?”两人连夜赶往秦淮河畔。夜色中的秦淮河波光粼粼,两岸灯火辉煌,游船缓缓驶过,传来悠扬的歌声。他们装作普通游客,在沿岸的茶楼中仔细搜寻。
在一家名为“听风阁”的茶楼里,苏晴注意到二楼雅间的窗户上,挂着一幅绣着夜莺的屏风。她示意小林在外接应,自己则以参观为名,悄悄靠近雅间。透过门缝,她听到里面传来低沉的对话声。
“‘夜莺计划’必须在月底前启动,南京的防御部署……”话音未落,苏晴脚下的地板突然发出吱呀声响。雅间的门猛地被推开,一个戴着黑色礼帽的男人眼神凶狠地盯着她:“你是谁?”苏晴还未反应过来,就被对方一把抓住手腕。
千钧一发之际,小林带着几名地下党员冲了进来。一场激烈的搏斗在茶楼里展开,混乱中,那名神秘男子趁机掏出枪,却被苏晴眼疾手快地打落。男子见势不妙,转身跃出窗户,跳入秦淮河中。
“追!”小林大喊一声,带头追了出去。他们沿着河岸搜寻,终于在一个废弃的码头发现了男子的踪迹。男子背靠墙壁,手中握着一把匕首,脸上露出疯狂的笑容:“你们以为能阻止我们?‘夜莺计划’一旦启动,南京将再次陷入混乱!”
“你究竟是谁?‘夜莺’到底是谁?”苏晴厉声质问。男子却突然将匕首刺入自己的胸口,倒地前,他艰难地吐出几个字:“你们……永远猜不到……”
男子的死让线索中断,调查陷入僵局。苏晴和小林疲惫地回到文化馆,却在烈士纪念碑前发现了一朵新鲜的栀子花,花瓣上还沾着水珠,旁边放着一张字条:“小心身边人。”字迹娟秀,竟与沈清如的笔记极为相似。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小林看着字条,满脸疑惑。苏晴沉思良久,目光坚定:“无论‘夜莺’是谁,我们都不能让他们得逞。沈清如用生命守护这座城市,我们绝不能辜负她的牺牲。”
夜色渐深,文化馆的灯光依然亮着。苏晴和小林坐在桌前,重新梳理所有线索。窗外,秋风卷起落叶,远处传来人们幸福的笑声。他们知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未结束,但只要心中的信仰不灭,就一定能守护住这座城市的安宁,完成与沈清如,与所有烈士的永恒之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颐和园的张夫人的新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颐和园的张夫人的新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