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璋抓着母后的裙摆,奶声奶气地叫着。
“母后,颂姐姐今日能陪我们一起用膳吗?”
殷亚仙温柔笑着。
“颂儿今日要跟着皇祖母学规矩呢。”
行璋顿时垮下小脸。
殷亚仙伸手揉了揉他的头。
“璋儿也该学着懂事些了。”
行璋似乎听懂了母后的话,默默地点点头。
殷亚仙轻轻叹了口气,将他抱在怀中。
行璋的性子确实不如他姐姐那般沉稳,但到底才六岁,将来还有机会。
她一边给行璋布菜,一边轻声细语地叮嘱。
“璋儿,母后希望你能好好吃饭,快快长大,将来才能像父皇一样,做个有作为的君主。”
行璋听得似懂非懂,却乖巧地点点头。
殷亚仙微微一笑,又给他夹了一些菜,用手帕轻轻擦去他嘴角的汤汁,温柔笑着。
“璋儿多吃些。”
抬头看向椒房殿外,轻声自语。
“这天气倒是不错。”
此时,太后宫中的宫女前来传话,说是太后请皇后带着六殿下过去一趟。
殷亚仙心中一紧,隐隐有些不安。
“有劳姑姑传话,本宫这就带着六皇子过去。”
行璋乖巧地跟在她身后,一同前往太后宫中。
行礼后,太后屏退了宫女太监,她牵着行璋坐下。
太后看着六皇子,微微叹气,面上露出一丝失望。
殷亚仙察觉后,猛然抬起头,看太后神色,心头一沉,便也明白太后为何要叫他们来了。
太后开门见山。
“六皇子怎的如此瘦弱?”
殷亚仙连忙站起身。
“回母后,璋儿自幼体弱,又受了些风寒,养了一段时间才好些。”
太后目光中带着些许责备。
“璋儿自幼便是你养着,怎会如此娇弱?”
殷亚仙心中一紧,却不知该如何解释,她确实将行璋照顾得很好,只是孩子体弱多病,却也并非她能左右。
她心中明白,太后这是在责怪她将行璋养得太过娇气,不堪大任。
太后叹了口气,语重心长。
“皇后,你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言行举止皆要得体,不能太过娇纵孩子。”
她心中委屈,但面上依旧恭顺。
“母后教训的是,亚仙日后定会注意。”
太后看向行璋,目光柔和了些许,却还是摇了摇头。
“皇帝幼时也常多病,甚至缘故是被毒害,可哀家并未将他娇养,也未带去先皇面前诉苦,纵然皇帝如今与哀家不亲,但他有自己独立的主见。
殷家是外戚,本就忌讳君弱臣强,若治不好天下,掀起乱世,你我今日的一切,殷家三代女主贵的格局,都要推翻重来。
皇后,你可明了?”
殷亚仙低着头,不敢直视太后的眼睛,她明白太后说得没错,但还是忍不住反驳。
“璋儿还小,日后定会懂事听话,母后何必如此着急?”
太后眉头微皱,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
“皇后,你可知你在说什么?”
殷亚仙咬了咬唇,鼓起勇气直视太后。
“母后,璋儿也是您的亲孙子,您为何总是不肯多疼他几分?”
太后也是看着她长大,了解她的性子,并未动怒,叹了口气,无奈道。
“你把他当孩子,外人看他却只是看储君,看大昱的国本,何况,他现在还未被正式册立,那尊贵还未戴到头上。”
殷亚仙低下头,一想到行璋那瘦弱的身体,她还是忍不住心疼。
太后语气放缓。
“哀家先不逼那么紧,你首要之任,是让他自己思考,不能仁慈,不能心善,皇帝如今在官场施的是高压严管、分权监察的政策。
你要想想,以行璋的性格,如何才能在未来压得住,他若待人亲厚,第一个吞了他的,便是你在殷家那些亲舅伯。”
殷亚仙抬起头。
“母后,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太后盯着她,语气严肃。
“哀家不是在吓唬你,而是告诉你一个事实,殷家势力庞大,却良莠不齐。如今那些王公子弟,袭承的是其父与长公主成婚方获封的爵位。
坐到高官,却越不过公主的尊贵,他们岂能一直甘心?你若不提前做好准备,将来行璋错信他人,又该如何自保?”
殷亚仙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
“母后,亚仙明白了,您放心,亚仙定会好好教导璋儿。”
太后见她态度诚恳,也缓和了语气。
“皇帝只道行璋开蒙前不会揠苗助长,也就只剩几日了,你给孩子做好准备。”
她心中一紧,面上却依旧平静。
“母后,亚仙知道了。”
太后挥挥手。
“你们先回去吧,记住,哀家是希望他成才,不是让你们去斥责他,他毕竟是皇子。”
殷亚仙起身行礼,拉着行璋离开。
“亚仙谨记母后教诲。”
太后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轻声叹气。
“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殷亚仙回到椒房殿,坐在榻边,沉默良久,行璋乖巧地坐在她身边,晃着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延平宫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延平宫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