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枫缓步走进殿内。
一袭雪青百花曳地裙,裙腰处系着一条月白色丝带,勾勒出纤细的腰身。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美的让人移不开眼。
她走得很慢,带着从容不迫的优雅,仿佛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计算,并没有故作矜持,而是大方地展示自己的美貌。
赵枫走到大殿中央,微微屈膝行礼。
“臣女赵枫,见过皇上,拜见太后娘娘。”
陆丹恂微微颔首,示意她平身。
赵枫起身,面上带着温婉柔和的微笑,一副知书达理大家闺秀的模样。
陆丹恂打量着她。
眉眼弯弯,鼻梁高挺,嘴唇微翘,给人一种妩媚而不失端庄的感觉。
到展示才艺时,赵枫微微一笑。
“臣女不才,擅长骑射,只是于御前难以展示,臣女虽擅长骑射,但自知女子之身不宜骑马征战沙场,只愿做皇上的解语花,为皇上分忧。”
陆丹恂微微挑眉,饶有兴致,这话算不得聪明,胆子倒是不小。
“可读过什么诗书典籍?”
赵枫微微一怔,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嘴角依然挂着那温婉的笑容。
“臣女自幼专注于骑射之艺,家中虽有诗书,但涉猎甚少,只粗略读过《女则》《女训》等书。于其他典籍,实在是知之甚少,还望皇上恕罪。”
陆丹恂微微颔首,太后的神情却不太明朗。
大昱以武立国,太祖皇帝创业之初,身边人多擅骑射,于大昱基业也有几分助益。
此后几代帝王后宫中皆有英姿飒爽之女子,乃至今日朝中武官之中,也不乏后妃家族门生故吏的影子。
殷家辉煌之始的那位太皇太后,却是标准的静默端庄,博闻强识,把太初帝养育得极好,深得帝心,因此母凭子贵。
其后举荐入宫的襄妃、以及如今的太后,俱是此类女子。
此前的永光帝则为子凭母贵,若非嫡出,仅凭资质平庸,加之成年后爱财,犯过小错。
非其母后主理后宫多年,大事小事一片祥和,这个皇位断然是不会落到他头上。
太宗皇帝将几个颇有才能的儿子俱送到封地,方才传位。
因此,当为继承人发愁的永光帝发觉有太初帝这般优秀的儿子时,心中喜悦自是无以复加。
而那位太皇太后,与当时永光帝的正宫皇后,原本是至交好友,也曾笑言走到最后的终究是她们。
只是后来或许为家族谋划,或许为家族裹挟,也可能离了心。
太初帝登基后,裴家多出良才,于朝中一直势力雄厚,而殷家女于帝登基始入宫,多年盛宠,家族势力浅薄。
四年后裴家也送女儿入宫,两家暗自争斗。
直至裴殷两家贵女陆续难产而亡,裴太后也崩逝,殷家才慢慢一家独大。
殿中,陆丹恂又追问道。
“那可曾知晓《论语》、《孟子》?此乃儒家经典,为官为学之人皆奉为圭臬。你既生于刺史之家,想必家中长辈也时常提及。”
赵枫的脸颊微微泛红,眼神有些游离,犹豫片刻。
“臣女听闻过其名,只是未曾深入研读,只略知一二篇章。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却也只是皮毛,不敢在皇上面前妄言解读。”
陆丹恂见她脸色微红,知她多半是知之甚少,将原本要问的话收回去,看向太后。
收与不收皆可,只是大选已快结束,他不确定是否要给今年这些积极过度的刺史们一点甜头。
太后抿了一口茶,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目光在赵枫身上停留片刻,随后转向他,微微点头。
陆丹恂心下了然。
“你既才艺出众,品性纯良,朕便封你为正八品八子,赐储秀宫偏殿,赏银百两。”
随后挥了挥手,示意她退下,看向站在一旁的小太监。
小太监会意,高声唱和。
“宣,夷洲新竹府巨商之女霍枝怡,出列觐见!”
陆丹恂心中暗自思忖着,不知还要在这大殿上坐多久。
“宣,并州朔方郡富农之女李夕静,出列觐见!”
李夕静听到自己的名字,心中一紧,努力平静下来,起身向大殿走去。
陆丹恂听到她的出身,有些惊讶,随后有些沉重。
朔方郡,并州紧邻鲜卑之地,地广人稀,重重关塞极大程度阻挡了鲜卑向内肆虐,给予战备缓冲,却也受袭最重。
这个出身,一瞬间将他带回了收到战报时的愤怒与痛惜。
朔方郡自开国以来就是战事频发之地,大大小小的战事,阵亡将士的数字,数不胜数的无名骨。
这些史书上几行字的记录,落在百姓身上,便是一生一次的苦楚。
父皇在位时曾言。
“恂儿可去边关看看,看到细微处,看到痛处,看到羞耻处,方知应当如何治国。长居于深宫,耽于丝竹,大昱将由盛转衰矣。如今的大昱十七州,是历代先祖马上征战而来,立国,最重要的是如何守好天下。”
此次大选,朔方郡竟也有女子前来参加,实属罕见。
陆丹恂不禁有些好奇,这个女子,究竟是怎样的品貌性情,才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脱颖而出。
喜欢延平宫史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延平宫史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