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弗雷德的骨仪舰穿透巴托尼亚玫瑰雾障时,伊莎多拉的圣痕首次感受到故土圣杯魔力的震颤。舷窗外,血色玫瑰修道院的尖顶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玫瑰窗的彩光与骨仪舰的金芒交相辉映,在雾面上投射出双尾彗星与圣杯骑士的重叠剪影。
“贵国的雾障,比基斯里夫的寒霜更难穿透。”曼弗雷德的战镰轻点舷窗,骨仪波在雾障上犁出临时通道,“但圣藤嫩芽在雾中生长得格外旺盛——看来巴托尼亚的信仰,本就是共生体的天然土壤。”
伊莎多拉的圣袍拂过舷窗,圣痕光芒所及之处,雾障中竟绽放出半透明的玫瑰,花瓣上流转着骨仪波的金红:“圣杯的圣恩,向来与自然魔力共鸣。”她望向越来越清晰的修道院尖塔,“只是贵国的亡者法理,在巴托尼亚骑士眼中,仍像雾障后的阴影。”
骨仪舰降落在血色玫瑰修道院的广场,十二名圣杯骑士立即簇拥上前,圣枪尖端的圣杯纹章与骨仪舰的圣甲虫核心产生微妙共振。伊莎多拉抬手制止了骑士们的警戒姿态:“他们是共生体的盟友,”她的圣痕在骑士甲胄上投射出圣藤纹路,“就像圣恩与亡者魔力,能在裂隙中并存。”
修道院大门开启,首席圣杯祭司乌尔里希迎上前来,目光在曼弗雷德的铁冠上短暂停留:“圣女大人,您带回的圣藤幼苗,已在修道院花园扎根。”他的语气恭敬,却难掩对亡者皇帝的警惕,“只是骑士团仍在争论,是否该让亡者的法理踏入圣杯圣地。”
曼弗雷德轻笑,铁冠的金芒自动收敛为柔和光晕:“我来送伊莎多拉阁下归乡,也带来康拉德改良的‘圣杯圣藤’——它们能在圣恩中生长,却不会吸收信徒的信仰之力。”他向祭司展示手中的水晶瓶,瓶内嫩芽正与圣杯纹章产生共振。
伊莎多拉趁机走向修道院中央的喷泉,圣痕光芒唤醒了喷泉的圣杯魔力。奇迹般地,水面浮现出纳迦罗斯的圣藤森林影像,紫金色的藤蔓与巴托尼亚玫瑰交织生长:“看,乌尔里希,”她的指尖划过水面,“共生体没有改变巴托尼亚的信仰,只是让圣恩的光芒,多了一道能穿透暗影的棱镜。”
修道院深处传来战马的嘶鸣,十二名圣杯骑士牵着佩戴圣藤鞍具的战马出现——那是伊莎贝拉的血誓者与巴托尼亚马倌合作的成果。马鞍上的圣藤纹路能稳定战马情绪,却不会干涉骑士与圣杯的共鸣。“我们称它们为‘裂隙之誓’,”伊莎多拉轻抚战马额头,“既能在暗影中视物,又能听见圣杯的低语。”
曼弗雷德注意到骑士们的甲胄缝隙间,悄然绣着双尾彗星与圣杯的共生纹章——这是巴托尼亚对共生法理最隐晦的认可。他转向伊莎多拉,铁冠印记与她腕间的圣痕微光相映:“星界神蜥的试炼证明,巴托尼亚的信仰,是共生体不可或缺的基石。”
“而亡者的理性,”伊莎多拉的圣痕触碰曼弗雷德的战镰,圣恩与骨仪波在金属表面绽放出玫瑰状光痕,“是让基石稳固的灰浆。”她忽然轻笑,从颈间摘下圣杯吊坠,“但巴托尼亚的骑士团,恐怕更关心我带回的星石碎片——那能让圣杯骑士在次元石辐射中保持清醒。”
告别时刻,修道院的玫瑰钟声响起。曼弗雷德望向广场边缘,几名见习骑士正好奇地抚摸骨仪舰的圣甲虫核心,他们的圣杯印记与核心产生的共振,在空气中激起细小的圣藤嫩芽。“您的人民,”他低声道,“比想象中更开放。”
伊莎多拉望着见习骑士们眼中的好奇而非恐惧,忽然明白:巴托尼亚的改变,从来不是颠覆信仰,而是像圣藤攀附古堡般,在传统中寻找共生的可能。“圣杯的圣言,”她将星石碎片递给乌尔里希,“从来不是排斥异己,而是照亮所有愿意共生的灵魂。”
当骨仪舰再次升空,伊莎多拉站在修道院前,看着舰影消失在玫瑰雾中。她知道,曼弗雷德的离开,不是共生合作的终结,而是巴托尼亚信仰与亡者法理更深层共振的开始。修道院花园里,康拉德的圣杯圣藤正在晨露中舒展叶片,花瓣上凝结的,是圣恩的露珠与骨仪波的金粉——这是她带回的,比任何改革都更温和却坚韧的改变。
远处,圣杯骑士团的军旗在风中扬起,旗面上除了传统的圣杯纹章,还多了一道细不可察的双尾彗星边饰。伊莎多拉轻笑,她明白,真正的共生,从不需要颠覆与重构,只需像圣藤扎根般,在裂隙中悄然生长,让不同的法理,在彼此的阴影与光芒中,找到共存的韵律。
而在骨仪舰内,曼弗雷德凝视着巴托尼亚逐渐消失的尖顶,想起星界神蜥的告诫:“最稳固的共生,始于尊重彼此的法理边界。”他知道,巴托尼亚不会成为第二个阿尔道夫,却会以圣杯信仰独有的方式,成为共生体中最坚韧的精神锚点——就像圣藤在玫瑰园里的生长,不改变土壤的性质,却让整个花园,多了抵御混沌的新根系。
喜欢中古战锤:卡斯坦因之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中古战锤:卡斯坦因之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