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部里的紧急会议
独立团团部的煤油灯在深秋的寒夜里摇曳,将人影拉得老长。陈长安披着件打满补丁的旧棉袄,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上那份被反复翻阅的情报,眉头拧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桌上的搪瓷缸里,茶水早已凉透,浮着一层薄薄的茶垢。
"老李,你再详细说说侦察连看到的情况。"他抬起头,眼睛里布满血丝,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摩擦。自从三天前接到第一份异常报告,他就没好好合过眼。
侦察连长李铁柱"唰"地站起身,展开一张手绘的作战地图。地图上的墨迹还未干透,显然是刚刚赶制出来的。"团长,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他用铅笔尖点着太原城周边的几个标记,"晋绥军第35军的两个团突然从忻县移防到阳曲,61军的一个师正在向榆次方向运动。最奇怪的是..."他的笔尖移到太原城南,"19军的炮兵部队昨天夜里悄悄开拔,去向不明。"
团部里顿时响起一片低声议论。参谋长赵刚推了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阎老西这是唱的哪出?按理说现在应该是休整期..."
"更蹊跷的是鬼子那边。"李铁柱继续道,声音压得更低,"原本在太原外围的四个据点——小店、晋祠、北营和南寒,突然全部撤防,兵力全部收缩到城内。但奇怪的是..."他的铅笔在地图上画了几个醒目的红圈,"这些交通要道和制高点反而增兵了。特别是东山上的观象台,昨天新增了两门高射炮。"
陈长安猛地站起身,椅子腿在砖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他大步走到墙上的作战地图前,平安县到太原这一片被他用红蓝铅笔标得密密麻麻,像一张精心编织的蛛网。窗外,一阵秋风卷着枯叶拍打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老赵,你怎么看?"他头也不回地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配枪的枪套。
赵刚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这个习惯性动作说明他正在思考难题。"鬼子收缩防线是假,引蛇出洞是真。"他重新戴上眼镜,声音压得极低,"我怀疑...筱冢义男是想让晋绥军和我们先打起来,他好坐收渔利。"
团部里一时寂静得可怕。外面传来哨兵换岗的口令声,远处隐约有犬吠传来。煤油灯的火焰突然跳动了一下,在每个人脸上投下变幻莫测的阴影。
"报告!"通讯兵小王急匆匆跑进来,额头上的汗珠在灯光下闪闪发亮,"总部急电!"
陈长安接过电报,薄薄的纸张在他手中微微颤动。随着阅读,他的脸色越来越凝重,最后"啪"地一掌拍在桌面上,震得搪瓷缸里的茶水溅了出来:"果然!总部也发现异常了。命令我们立即查明敌情,特别要注意..."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鬼子可能在使用新式武器。"
二、县长与团长的双重身份
东方刚泛起鱼肚白,陈长安已经换上了那件藏青色的中山装。作为平安县代理县长,他今天要主持县政府的每周例会。镜子里的他眼窝深陷,颧骨突出,短短几天似乎老了十岁。他用湿毛巾狠狠擦了把脸,试图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些。
"陈县长,这是今天的议程。"秘书小张递上文件夹,又借着整理文件的动作压低声音,"保安队王队长昨晚带人查了城西的三号仓库,发现了一批来历不明的电台零件。"
陈长安微不可察地点点头,翻开文件。第一页用铅笔写着暗号:阎系特务三人混入县府,目标疑似寻找军粮仓库。他的手指在"军粮"两个字上轻轻摩挲,这是他们最大的软肋——如果让敌人知道他们为冬季反扫荡储备的粮食藏在哪...
会议室里,各部门负责人已经到齐。陈长安缓步走入时,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他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目光却在不经意间扫过三个生面孔——一个坐在财政科位置的瘦高个,一个自称是新来的建设科办事员,还有一个是今天才出现的县长办公室"助理"。
"诸位,春耕在即,县里要确保种子、农具供应充足..."他的声音平稳有力,完全听不出昨夜几乎通宵未眠的疲惫。正当他布置工作时,突然话锋一转,"另外,最近有敌特分子在周边活动,各乡要严加防范,特别是粮仓和重要设施。"
散会后,陈长安故意在走廊上逗留,果然等到了警察局长周大海。"老周,那三个人..."
"查清楚了,"周局长假装帮他整理文件,小声道,"瘦高个是晋绥军情报处的,办事员带着阎锡山亲笔签名的密令,至于那个'助理'..."他的声音更低了,"和日本特务机关有联系。"
陈长安的瞳孔微微收缩。三个不同背景的特务同时潜入,这绝不是巧合。他摆摆手:"先留着,有用。"说完,他转身走向办公室,步伐稳健,丝毫看不出内心的波澜。
回到办公室,他迅速写了一张纸条:"鱼已入网,准备收竿",然后塞进办公桌抽屉的暗格里——这是和地下党联络的固定方式。做完这些,他又变回了军人模样,从县政府后门的小路悄悄离开,消失在晨雾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亮剑大别山里的军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