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确了战略部署之后,唐军在南北两端同时展开了行动,目标坚定而明确,那就是彻底截断刘黑闼的补给线。一时间,双方的将士们在河岸两边严阵以待,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每一个士兵都绷紧了神经,眼睛死死地盯着对岸,手中紧握着兵器,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在北岸,一场激烈而紧张的直接对抗率先拉开了帷幕。李世积麾下的猛将潘毛,犹如一头被激怒的凶猛雄狮,咆哮着冲入敌阵。他身形矫健,武艺精湛,手中的长枪挥舞得虎虎生风,寒光闪烁,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地。凭借着自己的勇猛无畏和对战斗的狂热,他一举击伤了刘黑闼阵营中的大将高雅贤。高雅贤在战场上也是赫赫有名,身经百战,然而在潘毛的猛烈攻击下,竟也难以抵挡。他虽伤势较重,却仍强撑着返回营帐,脚步踉跄,面色苍白如纸,然而终究还是因为伤势过重,在回营的途中不幸身亡。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在刘黑闼的军队中炸开了锅,无疑是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士兵们的士气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
然而,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犹如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刘黑闼的猛将王小胡也并非等闲之辈。在这场激烈的交锋中,他眼神犀利,瞅准时机,以敏捷的身手和过人的胆识擒获了潘毛。他如同一头狡猾的狐狸,在混乱的战场上穿梭自如,趁潘毛不备,迅速出手,将其制服。一时间,双方各有胜负,表面上看起来打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战场上弥漫着诡异的平静。但这场激烈的交锋无疑为后续的战局埋下了伏笔,双方都在暗暗积蓄力量,等待着下一次的爆发。
李世民深知,要想实现切断刘黑闼补给线这一战略意图,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犹如走在钢丝上,容不得半点差错。为此,他果断命令程名振率领部队展开游击作战,专门针对刘黑闼的补给线进行破坏。程名振虽仅率领千余人的部队,兵力上并不占优势,但他却有着对当地环境的无比熟悉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对这里的山川河流、道路村庄了如指掌,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掌纹路一样。凭借着这份熟悉,他想出了“沉其舟,焚其车”的巧妙策略。于是,趁着夜色的掩护,程名振率部悄然行动,他们如同鬼魅般穿梭在黑暗中,趁着敌军不注意,对刘黑闼的运输船只进行破坏。他们手持利刃,悄悄地靠近那些装载着粮草等重要物资的船只,将其一艘艘地凿沉,河水迅速涌入船舱,船只缓缓下沉,最终沉没在河底,带走了刘黑闼军队赖以生存的物资。同时,对于敌军的运输车辆,他们则毫不留情地将其付之一炬。熊熊大火在夜空中燃烧,照亮了整个战场,也照亮了刘黑闼军队绝望的眼神。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刘黑闼的补给线不断地遭受着打击,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开始出现了断裂,如同一条被斩断的链条,再也无法正常运转。
就这样,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双方展开了一场无声而又激烈的较量。日复一日,刘黑闼的军队逐渐因为补给的不足而陷入困境。士兵们开始吃不饱饭,身体变得虚弱,武器也因为缺乏维修材料而逐渐损坏。军队中的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原本高昂的斗志逐渐被消磨殆尽,士兵们开始对这场战争的胜利产生怀疑。当僵持到六十余天后,刘黑闼终于感受到了深深的危机。他意识到,如果再不寻找机会扭转局势,整个军队恐怕都将面临崩溃的危险。于是,他不得不考虑寻求决战,试图通过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来打破这僵持的局面,重新夺回主动权。
刘黑闼深知李世民的出色军事才能,在过往的交锋中,李世民的智慧和勇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想在这场决战中取得胜利,常规的打法恐怕难以奏效。作为战场上的老将,刘黑闼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尝试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他知道,李世民绝不会坐视自己的部队被攻击而不管,只要能引诱李世民前来救援,就能在途中设下埋伏,将其一举歼灭。
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刘黑闼率军悄然行动,如鬼魅般突袭猛攻李世积的营地。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在大地上,刘黑闼的军队就如潮水般涌来,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不绝于耳。李世积的军队陷入了苦战,他们被刘黑闼的突然袭击打得措手不及,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顽强抵抗。士兵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防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鲜血染红了大地,尸体堆积如山。
李世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深知战机已至,但同时也明白这可能是刘黑闼的陷阱。然而,为了救援李世积,他毫不犹豫地率领黑甲精骑迅速前来救援。这些精骑犹如一支利剑,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直插敌阵心脏。李世民凭借着自己精湛的骑术和独特的战术,带领着精骑在敌阵中穿梭自如,如旋风般不断地冲击着刘黑闼的包围圈。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士兵们紧紧跟随在他的身后,奋勇杀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谋谋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