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紫禁城「辣油兵谏」与五百辣油兵的荒野平乱
立春刚过,打鬼县的辣油香突然掺了焦味——皇上派来的五百辣油兵开进县城,为首的铁中将腰挂「辣油虎符」,身后跟着的士兵抬着蒸汽辣油炮,炮管上刻着「食安如山」四个大字。永革在县衙门口迎候,见士兵们的鬼角上都缠着红缨,缨穗里竟混着宫廷辣油丝,那是只有御膳房才有的秘制香料。
「奉皇上口谕,特来整顿辣油乱象!」铁中将展开圣旨,末尾的「辣」字用朱砂写成鬼角状,墨透纸背。他带来的「辣油食安册」足有三寸厚,里面规定:辣油豆干需含七成鬼胎辣油,辣油玉米必须粒粒饱满如鬼角,连辣油烧饼的芝麻都得摆成傩戏鬼脸纹。二混子摸着册子里的「鬼角标准化图谱」直咋舌:「这比偷鬼记账还细!」
整顿首日,铁中将的辣油兵就查封了三家豆干坊。理由是「鬼角纹路不达标」——首善镇的豆干鬼角纹太圆,像南洋邪器;红玉村的太尖,易伤人心;最冤的是山鬼村,石磨磨的辣油有「野性鬼角味」,被指「可能藏邪」。刘老鬼看着被没收的辣油虫叉直叹气:「当年打鬼都没这么严!」
矛盾在「辣油清明祭」爆发。铁中将要求各村祭品必须统一用「宫廷鬼角模子」压制,苏老鬼当场摔了模子:「南洋鬼船都没这么霸道!俺们水泊村的辣油鱼祭,就得做成歪鬼角,这样才能骗过邪祟!」铁中将拍案而起,辣油兵的蒸汽炮对准了祭台,炮口喷出的热气里,竟有紫禁城御厨的趾高气扬。
永革连夜进京面圣。他在金銮殿摆出「辣油食安乱象图」——被辣油兵毁掉的豆干堆成小山,虫叉队的驱虫辣油被倒进阴沟,连老槐树的母液都被取样化验。皇上看着图中辣油井冒出的黑水,惊问:「为何母液会变黑?」永革叩首道:「辣油魂需自由生长,若用宫廷标准捆住民间辣味,与杀鬼何异?」
三日后,皇上颁布「辣油松绑诏」:「民间辣油,允许百鬼争鸣,只要心正,鬼角歪正无妨。」铁中将带着辣油兵灰溜溜返程,临走前却偷偷藏了块刘老鬼的「鬼怕豆干」——他发现这豆干能治自己多年的胃寒,辣油里竟有太医院求不来的民间偏方。
打鬼县趁机成立「辣油自治会」,永革任会长,各村头人任理事。他们制定的第一条规矩就是:「辣油标准只有一条——良心。」首善镇的辣油商们发明「鬼角测心秤」,买家用辣油滴在秤心,若显红色就是良油,显黑色便是邪油;红玉村设「辣油盲品会」,蒙眼尝油猜产地,猜中的人能获「辣油灵鼻」称号。
小满时节,铁中将突然又带百人返县,却没抬蒸汽炮。他摘下军帽露出鬼角,角上刻着「食安悔过」:「皇上让俺们来学真正的辣油治鬼术。」于是,辣油兵们跟着刘老鬼学辨虫味,随苏老鬼下湖捞辣油珊瑚,向李秀才请教辣油诗驱邪,甚至跟着二混子偷师「辣油饼偷香技巧」——当然,偷的是良香,是各家不传的辣油秘味。
秋分那天,打鬼县与紫禁城联合举办「辣油食安博览会」。铁中将带来的宫廷辣油糕摆成鬼角塔,塔尖镶着夜明珠;民间展台上,山鬼村的「野性辣油」装在骷髅罐里,罐口飘出的香气竟让珠子蒙上一层辣油雾。皇上尝了口刘老鬼的豆干,辣油汁里突然浮现出傩戏小人谢恩,龙颜大悦,当场赐名「天下第一辣」。
冬至前夜,铁中将的辣油兵要回京城了。打鬼县百姓送他们每人一个「鬼角辣油包」,包里装着各村的秘传辣油:首善镇的蒸汽辣油、红玉村的玉米辣油、水泊村的鱼香辣油,还有荒鬼村的母液辣油——最后一种被皇上特许,可随身携带进宫。
这一晚,打鬼县的辣油灯笼一直送到县界。灯笼映着辣油兵的背影,他们的鬼角红缨上挂满百姓塞的辣油豆干、辣油烧饼、辣油种子。铁中将摸着鬼角上的「良心」刻痕,忽然对部下说:「从前以为辣油治鬼靠枪炮,现在才知道,靠的是这角里藏着的、老百姓的热乎心。」
雪越下越大,辣油兵的脚印在雪地上连成鬼角形状。而在他们身后,打鬼县的老槐树又抽出了新芽,新芽上挂着的辣油露珠,比任何宫廷珠宝都透亮——那是辣味民间与皇家天威达成的和解,是鬼角与辣油写下的、关于自由与规矩的、最辣的答案。
喜欢荒延村破局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荒延村破局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