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金銮殿「辣油诏」与永革县令的鬼角新政
小雪时节,打鬼县突然迎来八抬黄轿。轿帘掀开,竟是宫里的辣油公公——他袖口飘出的辣油香里,混着紫禁城御膳房的烟火气。「奉皇上口谕,宣永革先生进京!」公公展开明黄诏书,辣油写的「奉天承运」四字竟在阳光下流转出鬼角光影。
永革的辣油魂还阳不过百日,此刻却身着官服站在金銮殿。皇上指着殿角的辣油鼎叹道:「朕听闻打鬼县用辣油治鬼,竟让偷鬼变良人?若能将此术推广天下,何愁国泰民安?」说罢,他赐给永革一枚「辣油巡按印」,印纽刻着鬼角与麦穗,印泥竟是用皇宫百年辣油罐的母液调制。
永革上任首日,便在打鬼广场立下「鬼角新政碑」。碑身用辣油石雕刻,正面刻着「凡偷辣油者,罚种辣油三亩」,背面刻着「凡检举偷鬼者,奖辣油晶一两」。二混子摸着碑上的辣油纹路直乐:「这下好了,偷油贼变耕油户,咱们辣油田能扩到县外去!」
新政最妙的是「辣油考成法」。永革将全县划分为七十二个「鬼角里」,里长每月需用辣油算盘核算民情:偷鬼改悔率、辣油收成波动率、鬼角破损修补率。首善镇的辣油老板因主动教邻县制油,被评为「辣油仁商」,奖励他的鬼角可以悬挂金边——这可是打鬼县百年未有的殊荣。
消息传到紫禁城,皇上龙颜大悦,下旨让永革编纂《辣油治鬼全书》。永革带着灰衣人儿子住进县衙藏书阁,阁中辣油灯常年不熄,照得书页上的「鬼」字都泛着金光。他们在书中发明「鬼角积分制」:种辣油一亩积十分,检举偷鬼一次积五分,积分可换辣油农具、鬼角饰品,甚至能抵税。
最让百姓称快的是「辣油游街」新政。从前偷鬼游街要戴枷锁,如今改成挑着辣油担子送油——担子两头分别写着「昔日偷油鬼」和「今日送油郎」。首善镇第一个「送油郎」是曾偷税的钱老板,他挑着油走街串巷时,竟有百姓主动买油:「就冲你这改悔的辣油,给我来三斤!」
春分那天,皇上派钦差来打鬼县考察。钦差刚进县界,就被「辣油迎宾阵」惊住:七十二个鬼角里的百姓各举辣油旗,旗上的鬼脸随风向变化,最后竟拼成「天下无鬼」的巨幅图案。在辣油坊,钦差看见永革设计的「鬼角验心桶」——偷鬼伸手进去,桶里会冒出黑烟;良人伸手,则流出香郁辣油。
「此桶可推广至全国州府。」钦差摸着桶壁上的辣油秘纹,秘纹竟自动显露出「官清鬼自散」的字样。永革趁机呈上「辣油官箴」:「凡为官者,每月需食辣油饼三斤,以醒脾胃;需戴鬼角印一日,以正衣冠;需听偷鬼改悔录一则,以察民心。」
考察结束时,钦差带走了十车辣油样本。半月后,京城传来消息:皇上在午门设「辣油改鬼台」,让犯错的官员在此挑水浇辣油苗,苗熟后制成「悔悟辣油」,供宫廷用度。第一个「改悔官」是贪墨的户部侍郎,他挑水时不慎摔碎辣油罐,却发现罐底刻着「贪一滴,辣十斤」的祖训——正是其曾祖父所刻。
冬至前,永革收到皇上御赐的「辣油青天匾」。匾上的「青」字用辣油晶镶嵌,夜里能照见衙门大院的鬼角影。他将匾挂在打鬼庙,转身又去了辣油义学——那里的孩子正在学用辣油写「廉」字,每个字都被鬼角形状的橡皮擦仔细修改过。
这一晚,打鬼县的辣油灯笼全换成了官帽形状。灯影里,永革的画像与县太爷的虚影重叠,前者摇着辣油算盘,后者晃着折扇,共同俯瞰着万家灯火。而在紫禁城的辣油鼎旁,皇上正用打鬼县的辣油拌饺子,鼎中飘出的香气里,隐约有打鬼广场的傩戏声,和永革算盘珠子的「噼啪」声——那是天下太平的声音,是辣味治国的声音,是鬼角与辣油编织的、盛世长歌的声音。
喜欢荒延村破局者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荒延村破局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