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乃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与“载体”,更是能寄托人们最真实的情感,成为跨越时空、与过去以及未来交流的“工具”。
而这文字,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名字、不同的演化形态、不同的发展历史、不同的写法形态、以及…不同的精神内涵等诸多不相同的“因素”。
身为华夏的子孙,炎黄的后裔,在生我养我们的这片九州大地上,就曾经孕育诞生过不少的文字。
它们之间,也因历史的发展,曾经出现了不少的“交流”与“交融”,以此实现了相互间的共同发展。
至于这最能代表中华文化元素符号之一的汉字,它的出现与发展,也是经过漫长历史的“洗礼”与“考验”的,并且出现了很多种的形态。
总的来说,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阶段。
而汉字本身,更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形态,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经过西周的金文、大篆,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
这些文字形态,也恰恰佐证了汉字是源远流长。且一脉相承的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
王嘉呢,早在还未来到他的老师左丘明大师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尚处在现代社会之时。
他就与他的教授,还有他的那些师兄妹们,一同探讨研究华夏文字的起因、发展历程以及对内对外相互之间的联系。
自打在来到他的老师左丘明大师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之后,他便开始一心研究这春秋战国时期的书写文字
只不过,由于地域与国别的差异,再加上当时交通信息相对不发达不完善,所以当时的语言文字也是千奇百怪,百花齐放。
而秦国等的大篆篆书字体,便因后世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得以普及,因此得名。
只是…不光是钱币和度量单位不同,就连这文字的类别以及写法,都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这大篆篆书字体怎么样才可以写好呢,在这其中又有什么评判标准?
其他的字体字形,让左丘明大师还有他的师哥师姐等“先辈”们去看,他们又会有什么评价呢?
这不…自打拜入这左丘明大师的门下,成为左丘明大师的学生的时候,王嘉在整理并阅读历代各类文字与各种文学体裁,收集知识之余,他就注重于练习书写这大篆字体。
依据在现代跟随教授与老师等人所传授的相关知识,以及这春秋战国时代他的老师左丘明以及师哥师姐相关经验的传授下,王嘉在大篆字体的书写上,很快便实现了一定的突破,突飞猛进。
与此同时,他也在大量的自我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在自制的竹简上书写,琢磨探索着相对高效的写法。
“呃…这古人写字,从来就都是一笔一画,一步一个脚印来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言。”
“不能有所急躁,也不能有所懈怠,就如同在石碑上刻字一般,一个人的字,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可以窥探见一个人的为人、做事风格还有态度。”
“就是不知这古人所写的大篆字体,如此复杂麻烦,还不能有所心急,想必定是那上层王公贵族、中层士人阶层的专属吧。”
“如果是换成了下层民众百姓,大家都在从事着繁重的农活与体力劳动,哪有时间会动笔书写这些复杂的文字呢?”
“更多的时候,也应该是在口头相授吧。”
“我在把我这几日所练习的大篆字体给我的师哥师姐以及左丘明先生所查看,并想着让他们向我提出一些建议的时候,先生倒是一点都不吝啬。”
“只是…我那师哥师姐倒是乖滑顽皮了些,总是在背地里挑三拣四的。”
“真是的…难不成,还真应了他们所说的那句话‘熟能生巧’喽?”
想到这儿,只见王嘉在竹简上蘸矿石所研磨成的颜料写字迹的毛笔,不觉的就给停了下来。
后来,在他苦思冥想了好一阵儿都没有什么结果之后,他便继续动笔在竹简之上做起笔录来了。
“切…现在细细想来,我那几个师哥师姐…不过是‘哗众取宠’,跟我开玩笑罢了。”
“这书写体迹虽然有些麻烦,雕刻也有一定的难度,但实际上与其他诸侯国家的字体相比,是简单了不少了的,也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要不然…为什么秦王扫六合、一统天下,能使得这大篆文字能够快速的被百姓适应呢?难道是通过武力强征暴敛就可以实现的吗?”
“呃…我想这个问题,倒也不用思考的太过于深入了。”
“倒是这前朝历代文字,以及后世之文体。就比如那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甚至是那宋体与现代工整的印刷字体。若是让我的那几个师哥师姐以及左丘明先生所见了,他们一定会大吃一惊,耳目一新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左传游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左传游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