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不能再拖了!”
诸王中,廉亲王头脑最为清楚,也是诸王之首。
他此时隐隐觉得不对!
隆安帝太镇静了。
现在有诸亲王的亲兵各营,北静王,南安公私兵和南蛮营,承恩侯张冕的承恩营,此外还有十几个将领率领的叛军各营。
行宫里除了勋卫和上三卫禁军三千多人外,最多还有五个宗师。
面对的是一万多叛军和同样的五个宗师。
但隆安帝虽是愤怒,始终一脸笃定。
丝毫不慌。
廉亲王反而慌了。
“诸营将士,准厮杀!”
四周传来轰隆隆的声响。
过万将士一起小跑,声浪惊人。
主要是其中还有不少是入品高手,行动时更是声势惊人。
这时外围传来叫喊声。
有个校尉疾跑来道:“郑国公风火营,骁果统制贾环的救火营,还有冯唐领骁果诸营,定远侯柳高领柳字营等十几营在外,呼啸聚兵,说是前来救驾。”
廉亲王这下反而笃定起来,笑着道:“此等冥顽不灵之辈,劝他们反正过来,一起举义,他们却要一条道走到黑,自寻死路……四哥,原来你就是等这些援兵?没用的,这几个营除了柳字营还算精锐,别的都不堪一击。冯唐的骁果营更是一群杂兵罢了。那贾环,本身还算有些本事,我们原要用他的,既然他自己找死,那成全他便是。来人,传令,各营先击外围援兵!”
真正精锐,肯定还围行宫。
等把外围杂兵打垮了,再腾出手攻行宫也不急。
辽镇,蓟镇诸王都有暗桩。
举镇来助不可能,但牵扯一下,勤王兵马迟几天再来是办的到。
到时候隆安帝都扬成灰了!
如果隆安帝就是想靠这些杂兵救驾,那注定要失望了。
义惠,义德,义勇亲王等人都大笑起来。
义勇亲王眼中满是不屑之色。
他与隆安帝是同母亲兄弟,却向来瞧不起这个武力孱弱,为人斤斤计较的四哥。
眼看隆安帝计穷无助,行将覆灭,勇亲王笑的格外开怀。
这四哥,真的是不知兵到极点。
也是走了狗屎运,不知怎么讨了父皇欢心,得了皇位。
简直是开玩笑。
只有宁郡王微笑之余,又复担心。
他可是知道,派了位中品宗师和多名高手,加上卫哲等人去“说服”贾环。
结果举事时,不光贾环没来,卫哲等人也失踪了。
现在贾环出现在援军行列中,那只能说卫哲等人凶多吉少了。
这个变数,令卫熙隐隐不安。
……
定边侯柳高,郑国公李图,骁果节度冯唐,还有贾环等人聚集到一起。
一万多人,十来个营,摆出个一个锋矢阵。
没办法,是要救驾,兵急如火。
很多人都想不到,这次秋狝居然真打起来了。
朝局诡异,诸王不服,政争不休。
这事谁都知道。
但没有人想的到,诸王居然真的敢兵变造反。
造反这东西,成本太高了。
虽然最终利润也高,可一旦失败,本钱全无。
所以一般造反就是活不下去的泥腿子。
春秋战国时就有。
一般的小偷小摸叫“盗”。
起兵造反的叫“贼”。
史书中平贼的记录比比皆是,特别是战国时期,全民皆兵,耕战不休,百姓负担极重,造反当然也是层出不穷。
然后就是秦末的陈胜吴广,汉末赤眉,东汉黄巾,唐末黄巢,宋的王小波,方腊,杨么,明的李自成,清的太平天国。
一部中国史,造反字样不断。
但权贵造反,特别是王侯级别造反,那就相对稀少的多。
最多也就是天下大乱,权贵们出手摘桃子。
或是被迫造反。
比如汉的七国之乱,明初的靖难。
要不是削藩削到头上,他们才不会疯到要造反。
利润虽大,但他们本钱也大,不像底层农民,除了一条命外一无所有。
眼前诸王合谋造反,看似情理之中,实则意料之外。
也是因大周养蛊式的皇子相争造成的。
皇子当差办事,熟悉部务,彼此相争,胜者为皇。
从挑选继承人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好法子。
能在夺嫡之争中胜出,才干,威望,手腕,权术,缺一不可。
别看隆安帝在皇子中人缘极差,似乎人人讨厌他。
朝中的重臣,也并不怎么愿意效忠这位冷面皇帝。
地方士绅,生员中,皇帝风评也不好。
但在大量中下层官吏眼里,这位皇帝才是能拯救危局的人。
长期在户部,工部,内府各处办差,多次奉旨出京为钦差,隆安帝积累了不小的威望,也展现了自己的政务能力和铁面无私的性格。
手腕强硬,冷面无情,谨慎细致,行政高效。
对亲王和重臣,这样的君主很难伺候,甚至使他们萌生反意。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皇帝才是好皇帝,追缴库银,惩治贪官,令行禁止,整顿吏治,行政高效,权责分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