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想想就开心的不得了。
“哎,赵东同志,你真是一个有爱心,又勇敢的好同志,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呀。”
看到鲸鲨游的远一点了,那个记者乘坐的渔船,停靠在离赵东渔船很近的地方。
赵东确定不认识眼前这个四眼仔,这年代能带眼镜的,那家庭条件必然很好,他疑惑的看看左右。
村长赶紧帮他介绍。
“这位是他们镇上报社的刘记者,来海上采集海蜇旺汛素材的,我们在那边一起看你救助鲸鲨的全部过程了,还说有机会要给你登报纸呢。”
赵东也不是第一次上报纸,所以听村长说完,表现的还算很淡定。
那个记者倒是对赵东很感兴趣,正常渔民听说可以上报纸,不说欣喜若狂吧,面对自己也会手足无措。
赵东表现的越淡定,刘记者觉得他越不简单,就对他越好奇。
刘记者上了赵东的渔船,两个人简单沟通过以后。
赵东对刘记者说:“记者同志,你们登报以后可不可以邮寄一份报纸给我收藏,邮寄的费用我来出,你看方便吗?”
刘记者答应的很痛快,毕竟赵东刚刚给他提供了不少素材,他也是刚来报社上班的,年轻,还没有学会那些弯弯绕绕的。
“这个没问题,要是能顺利出版,我就邮寄一份给你。”
“那先谢谢刘记者了。”
其他人看赵东能上报纸都要羡慕死了
“东子,东子,你看看这样打孔是不是就行啊,把你那个手绳拿给我,小日子那边的线拉力大,看我给你钓一条大鱼上来。”
胖子一边说话一边拿着鮣鱼走过来。
幸亏赵东船上零零碎碎的工具多,不然想打孔都没有趁手的东西。
赵东看看觉得应该也可以,他也只是刷视频看到过而已,自己又没试过,怎么可能知道行不行的。
“手绳给你,小心点,你别被大力拖到海里,也别给我的鱼玩死了。”
“嗨,我办事,你就放心吧。”
赵东心想,看着现在这样,我放心不了一点。
胖子接过手绳,高兴的走了,准备去大展身手。
刘记者看着觉得很好玩,也跟在胖子后面走,想看看他要干什么。
船上的人中午就简单的吃点干粮。
鲸鲨就在不远处海域,时而沉入海里,时而漂浮在海面晒太阳,看的出来身体不在疼痛,让它的心情很好。
在经历了刚刚一连串的事情后,大家对鲸鲨也不在那么恐惧了。
赵东看着时间不早了招呼大家干活。
“好了,咱们耽误一上午没干活了,现在都收收心,赶紧抓海蜇吧,赶在下午前靠岸去卖一次。”
“哦哦,好。”
时间不早了,看了一场鲸鱼的大型表演助兴后。
大家都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好让船老大看在自己这么卖力的份上,以后有上船的活计在找自己,跟着东哥出海太有意思了。
“都捞红色的海蜇,白的不着急。”
“好。”
海面上密密麻麻的海蜇,大家回答完都拿着手抄网直接就开干。
捞海蜇的抄网上面绑着一根长长的杆子,可以伸到很远把海蜇捞上来,红海蜇重量要轻一点,一个人就能拉上船。
赵父也没有废话拿着菜板子和刀具过来,带着手套坐凳子上,捞起一只红海蜇就分割起来。
前面赵东就安排好了,这样分工去做,效率更高。
看到他们的举动,前面跟着刘记者出来的人好奇的走过来,“哎,兄弟,不是我们本地的吧!”
这话一下就给赵东、赵父他们问懵了,他是咋发现的?
刚刚赵东和他们讲话的时候发现,其实他们几个讲话腔调都差不多的,再说了,他们这边都知道,别说一个镇上,就是相邻的两个村子,讲的方言都是有区别的。
所以一下子被掀了老底,大家都很意外。
那个人也看出来了。
“哈哈哈哈,你们很疑惑吧,我们这边都是捞到拖回去上岸整个卖的,或者拉回岸上,家里女人跟着分割处理,谁都不会费大力气在船上来分割,这样还耽误时间。”
赵东恍然大悟,高兴的看了赵父一眼。
赵父已经默默地收起手里的工具了,准备去拿个抄网,加入捞海蜇大军。
船上地方小,分割、烧水、晾晒都是繁琐又麻烦的事,要是不用分割那倒是省去了很多麻烦。
他们是第一次过来,很多事情都是想着怎么、怎么样的去做,大家也都知道,实际和想的会有出入。
赵东遇到一个明白人,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呀,趁机和他打听起来。
“兄弟,是附近村子的吗?不瞒你说,我们是隔壁镇的。”
“那你们应该都知道啊,以前还是大集体经济的时候,你们那边不是也总过来捞海蜇么,就是现在,每次到海蜇汛也都过来的。”
赵东含含糊糊的解释:“我们渔船刚买不久。”
那个人恍然大悟,自动替赵东把其余的话脑补了一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1981小渔村,从赶海买船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1981小渔村,从赶海买船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