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样的方法将黏土脚踩或搅拌直到形成柔软且有韧性的泥团。然后将泥团放入木制的模具中,用力压实,使泥填满模具的每个角落,形成砖坯的形状。模具通常是长方体,这也是常见砖的形状。
砖坯制好后需要晾干,智人们把砖坯整齐地排列在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在晾干过程中,要不时翻动砖坯,确保其各个面都能均匀干燥,避免因干燥不均而产生裂缝。
当砖坯和瓦坯完全干燥后,就可以进行烧制了。智人们搭建一个简易的砖窑,将干燥的砖坯和瓦坯分层放入窑中。然后在窑底点燃木柴,逐渐升高温度。烧制过程中,要控制好火候和时间,温度一般要达到800 - 1000摄氏度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烧制,砖坯会变得坚硬、结实。
烧制完成后,等砖窑自然冷却,这样可以防止砖块或瓦片因温度骤变而破裂。冷却后的砖块和瓦片就可以用于建造房屋等建筑工程,大大提高建筑的坚固程度。
老人教授智人们榫卯结构,这是一种巧妙而坚固的木工连接方式。
首先,老人拿起一块木头,向智人们展示榫头的制作方法。他用斧子和铁凿在木头的一端精心雕琢出一个突出的部分,这就是榫头。榫头的形状通常是长方体或圆柱体,其尺寸需要根据与之匹配的卯眼大小来确定。在制作过程中,老人强调要保证榫头的四周光滑平整,这样才能顺利地插入卯眼。
接着,老人开始制作卯眼。他在另一块木头上用石凿小心地挖出一个空洞,这个空洞的形状和大小与之前制作的榫头完全匹配。挖卯眼时,老人一边操作一边告诉智人们要注意深度和角度,避免卯眼过深或过浅,以及出现倾斜的情况。
然后,老人将榫头插入卯眼,向智人们展示榫卯结构的连接效果。智人们惊讶地发现,两块木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牢固的整体。
为了让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榫卯结构,老人还展示了多种榫卯形式,如燕尾榫、格角榫等。燕尾榫的形状像燕子的尾巴,它的榫头和卯眼呈梯形,这种榫卯结构更加牢固,常用于制作箱子、抽屉等家具的角落部分。格角榫则是将两块木头的边缘切割成45度角,然后制作榫头和卯眼进行连接,这种榫卯结构能够使家具的角部更加美观和坚固。
在老人的耐心教导下,智人们开始尝试自己制作榫头和卯眼,逐渐掌握了榫卯结构的基本技巧,这为他们制作更复杂、更坚固的木器和建筑奠定了基础。
老人带领着智人们开始动工建设工坊啦。
熔炉工坊:
他们先选了一块较为空旷且通风良好的地方来建熔炉工坊。智人们搬来许多大块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堆砌起来,搭建出熔炉的基座,确保其稳固。接着,用黏土仔细地涂抹在石头的缝隙间,让整个基座更加严实。然后,依照之前的经验打造出熔炉的主体部分,安装好鼓风装置,以便能让炉内的火焰熊熊燃烧,为炼铁等提供足够的高温环境。
打铁地:
紧挨着熔炉工坊,开辟出一片打铁地。智人们将地面夯实,铺上一层厚厚的沙子,这样在打铁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少震动对周围的影响。他们还搬来几块巨大且质地坚硬的石头作为打铁砧,稳稳地安置在打铁地中央,旁边摆放好各种打铁工具,如铁锤、铁钳等,方便随时取用进行锻打操作。
木工坊:
找了一处靠近树林的地方建设木工坊,这样获取木材更加便利。智人们用粗壮的树枝搭建起简易的棚子,用来遮挡阳光和雨水。在木工坊内,设置了一排排的木架,用来存放不同种类、不同尺寸的木材。还摆放了制作好的木工工具,像斧头、锯子、曲尺、刨子等,以便木工们随时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木器的制作。
砖瓦坊:
在一片较为平坦的空地上建起砖瓦坊。先挖出几个大坑,用于和泥,旁边放置好收集来的黏土。然后搭建起一些简易的晾晒架,用来晾晒制作好的砖坯瓦片坯体。再设置一个烧制砖瓦的窑炉,其构造和熔炉有些类似,但规模相对较小,以便能烧制出坚固耐用的瓦片,满足居住等方面的需求。
就这样,一个个功能齐全的工坊被建立起来,智人们可以在各自的工坊里有条不紊地进行炼铁、打铁、木工、制瓦等工作,
老人带着智人们开始了这精细又关键的打铁工序。
反复锻打折叠铁块:
先把铁块放入炽热的熔炉中,烧至通红,使其具备良好的可塑性。然后用铁钳迅速夹出,放在四方砧上。强壮的智人们高高举起铁锤,一下又一下地用力锤打铁块。每锤打几下,老人就会用铁钳熟练地翻转铁块,让各个面都能均匀受力变形。
如此反复,当铁块的温度降低、可塑性变差时,就再将其放回熔炉重新加热,接着继续锤打。而且,在锤打过程中,还会对铁块进行折叠操作。把铁块锤打成薄片后,将一端折叠到另一端上,再次锤打使其融合为一体。这样反复地锻打折叠,能让铁块内部的组织结构更加细密均匀,去除杂质,提升铁块的品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哎!天道推着你发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哎!天道推着你发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