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事件对贾环的处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原本就不受待见,此次被怀疑偷拿通灵宝玉,更是让他在贾府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众人对他的态度变得更加恶劣,下人们对他的轻视和嘲讽也愈发明显。他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仿佛整个贾府都在与他为敌。
从贾环的心态来看,他感到十分委屈和愤怒。他虽然对宝玉心怀不满,但并没有偷拿通灵宝玉。然而,众人的怀疑让他百口莫辩,他觉得自己被冤枉,却又无力改变现状。这种委屈和愤怒进一步加剧了他对贾府众人的怨恨,使他的性格变得更加扭曲。
同时,这一事件也反映出贾府内部的矛盾和混乱。众人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就轻易怀疑贾环,说明他们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而这种内部的不团结,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败已经不可避免。贾环在这一事件中,成为了贾府内部矛盾的牺牲品,他的命运也因此变得更加悲惨。
10.卖巧姐儿
在《红楼梦》后续情节中,贾府逐渐走向衰败,局势动荡不安。此时,贾环做出了卖巧姐儿这一令人发指的恶行。
当时,贾府被抄家后,经济陷入困境,人心惶惶。贾环看到家族大势已去,便打起了巧姐儿的主意。他与贾芸、王仁等人勾结,企图将巧姐卖给外藩王爷做妾,以此来谋取钱财,摆脱自己的困境。
贾环做出这一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的贪婪本性是根本原因。长期以来,他在贾府中虽有主子名分,却得不到足够的财富和地位。看到贾府衰败,他认为这是一个获取钱财的好机会,不惜牺牲巧姐的命运来满足自己的贪欲。其次,他对贾府的怨恨也是重要因素。他一直觉得自己在贾府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对家族成员心怀不满。因此,他想通过卖巧姐儿来报复贾府,让家族更加破败。
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获取钱财,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时,他也想借此机会打击贾府,让那些曾经轻视他的人尝到苦果。
这一行为对贾府和巧姐的命运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对于贾府来说,卖巧姐儿这一丑闻进一步败坏了家族的名声,让贾府在社会上的地位一落千丈。原本就摇摇欲坠的贾府,因为这一事件更加雪上加霜,彻底失去了复兴的可能。对于巧姐而言,她原本是贾府的千金小姐,生活无忧无虑。然而,贾环的恶行让她陷入了绝境,面临着被卖去做妾的悲惨命运。如果不是刘姥姥等人出手相救,巧姐的一生将毁于一旦。
贾环卖巧姐儿这一行为,充分展现了他自私、贪婪、狠毒的性格特点,也成为了贾府衰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加速了贾府的灭亡。
三、贾环的形象分析
1.角色设定
作者塑造贾环这一角色,有着深刻的目的和意义,在《红楼梦》整体结构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从目的来看,贾环是封建社会嫡庶制度的牺牲品,作者通过他的经历,揭示了封建家族内部嫡庶之间的矛盾和不平等。贾环庶出的身份使他在贾府备受冷落和歧视,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残酷和不合理。同时,作者也借此展现了人性的复杂。贾环虽有顽劣、阴狠的一面,但他的这些性格特点也是在长期的压抑和不公平对待中形成的,让读者看到人性在恶劣环境下的扭曲。
在《红楼梦》整体结构中,贾环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他多次陷害宝玉,如泼蜡油、诬告宝玉等事件,引发了贾府内部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使故事更加曲折复杂。他卖巧姐儿的行为,更是加速了贾府的衰败,成为贾府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外,贾环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如与赵姨娘、探春、彩云等的互动,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关系网络,使整个故事更加丰满立体。总之,贾环这一角色是《红楼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色彩和深度。
· 自卑:贾环的自卑源于他庶出的身份。在贾府中,嫡庶有别,贾宝玉作为嫡子备受宠爱,而贾环却常常被忽视。例如,在与莺儿赌钱时,他输了耍赖,还抱怨“我拿什么比宝玉?你们怕他,都和他好,都欺负我不是太太养的”,这充分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自卑。他深知自己在地位和待遇上与宝玉相差甚远,这种落差让他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 嫉妒:贾环对贾宝玉充满了嫉妒之情。宝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无论是长辈的关爱还是下人的尊重,都让贾环心生不满。泼蜡油事件就是他嫉妒心理的极端表现。看到王夫人对宝玉又搂又抚摸,极尽宠爱,而自己却无人问津,他心中的嫉妒之火便熊熊燃烧起来,于是故意装作失手,将蜡灯推向宝玉脸上,企图伤害宝玉。此外,他诬告宝玉导致其遭受贾政毒打,也是出于嫉妒心理,想借此打压宝玉,让自己获得更多关注。
· 贪婪:贾环的贪婪在假蔷薇硝风波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看到宝玉有蔷薇硝,便心生羡慕,非要得到不可。当彩云把茉莉粉当作蔷薇硝给他时,他并未察觉,还兴高采烈地拿去炫耀。这种对物质的贪婪追求,反映出他内心的虚荣和不满足。他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处境,只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全然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