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高太尉在京师拖延了二十多天,天子降下敕令,催促他出兵。高俅先派遣御营军马出城,又挑选了教坊司的三十多个歌儿舞女,随军以供消遣。到了祭旗的日子,高俅辞别天子,踏上征程,此时刚好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正值初秋时节,大小官员都在长亭为他饯行。高太尉身着戎装,披挂整齐,骑着一匹金鞍战马,前面排列着五匹装饰华丽的玉辔雕鞍从马,左右两边分别站着党世英、党世雄兄弟二人,背后跟着众多殿帅统制官、统军提辖、兵马防御、团练等官员,浩浩荡荡,威风凛凛。那队伍中的军马,排列得极为整齐。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飞龙旗缨头随风飘动,飞虎旗火焰般纷纷扬扬,飞熊旗色彩绚丽夺目,飞豹旗光华熠熠生辉。青旗按照东方甲乙木的方位排列,犹如堆积的蓝翠之色遮蔽天空;白旗按照西方庚辛金的方位排列,好似积雪凝霜般迎着日光;红旗按照丙丁火的方位在前行进,火云般的队伍堆满山前;皂旗按照壬癸水的方位在后跟随,杀气弥漫在阵后;黄旗按照中央戊己土的方位,在将台上散射出耀眼的金霞。七重围子手,前后严密遮拦;八面引军旗,左右随风招展。一簇簇枪林如竹林般密集,一攒攒剑洞似乱麻般交错。嘶风的战马晃动着金鞍,开路的兵卒身披铁铠。这气势,就如同韩侯兵临魏地,又恰似王剪出征秦关。
高太尉率领大军出城,来到长亭前下马,与众官一一作别。饮过饯行酒后,他重新攀鞍上马,朝着济州进发。一路上,他纵容军士在村中肆意掳掠,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且说十路军马,陆续都抵达了济州。节度使王文德率领着京兆等地的一路军马,日夜兼程赶往济州,距离济州城还有四十多里。当天,他催促人马前进,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凤尾坡,坡下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前军刚绕过树林,只听到一阵锣声响起,树林背后、山坡脚下,突然转出一彪军马,为首一员将领拦住了去路。只见那员将头戴头盔,身披铠甲,身背弓箭,在弓袋箭壶的一侧,插着两面小小的黄旗,旗上各写着五个金字:“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 他双手紧握着两杆钢枪。此人正是梁山泊中第一个惯于冲锋陷阵的勇将董平,因此人们称他为董一撞。董平勒住战马,拦住大路,大声喝道:“来的是哪里的兵马?还不早早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王文德勒住马,呵呵大笑道:“你这小子,难道没长耳朵吗?你可曾听闻我们十节度使,屡建大功,名扬天下,我便是上将王文德!” 董平大笑,喝道:“你就是那个杀害义父的大混蛋!” 王文德听了,勃然大怒,骂道:“反国草寇,竟敢侮辱我!” 说罢,拍马挺枪,直取董平,董平也挺起双枪迎战。两将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王文德心想自己难以战胜董平,便大喝一声:“暂且休战,稍后再战!” 两人各自退回本阵。王文德吩咐众军,不要恋战,赶紧冲过去。于是,王文德在前,三军在后,大声呐喊着,向前冲去。董平则在后面引军追赶。
过了树林,正向前行进时,前面又冲出一彪军马。为首的一员上将,正是没羽箭张清,他在马上大喝一声:“休走!” 手中拈着一个石子,朝着王文德的头上打去。王文德急忙躲避,石子击中了他的盔顶,他伏在鞍上,策马奔逃。董平和张清两将赶来,眼看就要追上,这时,侧面突然冲过来一队军马。王文德一看,原来是同为节度使的杨温的军马,前来救援。因此,董平和张清不敢再追,只好各自回去了。
两路军马一同进入济州城,安歇下来。济州太守张叔夜接待了各路军马。几天之后,前方传来消息,高太尉的大军到了。十节度出城迎接,都参拜了太尉,然后一同护送他入城,将州衙暂时作为帅府,让高太尉安歇。高太尉传下号令,让十路军马都在城外屯驻,等待刘梦龙的水军到来,一同进发。这十路军马各自前去下寨,他们在附近山上砍伐树木,从百姓家中掳来门窗,搭建窝铺,使得百姓深受其害。高太尉则在城中帅府内,谋划着征进的策略。他让那些没有钱财贿赂他的人,都充当头哨,出城迎战;而那些送了银子的人,则留在中军,虚报战功。像这样的奸弊之事,数不胜数。有诗为证:
无钱疲卒当头阵,用幸精强殿后军。
正法废来真可笑,贪夫赃吏竞纷纷。
高太尉在济州不过待了一两天,刘梦龙的战船就到了,他前来参拜太尉。高俅随即召集十节度使,都到厅前,共同商议破敌良策。王焕等人禀报道:“太尉可先派马步军去探路,引贼出战,然后再调水路战船去袭击贼巢,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这样就能擒获群贼了。” 高太尉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当时,他分拨王焕、徐京为前部先锋,王文德、梅展为合后收军,张开、杨温为左军,韩存保、李从吉为右军,项元镇、荆忠为前后救应使。党世雄率领三千精兵,上船协助刘梦龙的水军船只,同时负责监战。诸军都领命而去,整顿了三天后,邀请高太尉出城检阅诸路军马。高太尉亲自出城,一一点阅后,便派遣大小三军以及水军,一齐进发,径直朝着梁山泊而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典白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古典白话合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