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相思湾时,码头的新红豆树苗已抽枝展叶。阿海正带着孩子们给树苗绑防护绳,远处海面上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汽笛声——那是艘漆着天蓝色的研学船,船舷上贴着显眼的红豆贴纸,缓缓朝着码头驶来。
“我们是沿海中学的师生,专门来听红豆故事的!”带队老师李薇跳上岸,手里捧着本厚厚的笔记本,“去年从新闻里看到相思湾的约定,学生们就吵着要来看看,还准备了自己写的红豆诗歌。”孩子们涌到红豆林前,有的蹲在树下观察新芽,有的围着阿海问老船长送贝壳的往事,笔记本上很快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连页边都画满了红豆图案。
没过多久,相思湾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设计师。她叫苏晓,背着装满画笔的背包,一上岸就对着红豆旗和石碑写生:“我在网上刷到相思湾的照片,被这里的善意打动,想设计一系列‘红豆善意’文创产品,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故事。”苏晓在木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跟着阿海记录渔民的日常,最终画出了红豆形状的书签、印着“相思湾之约”的帆布包,还有刻着“此心相连”的钥匙扣。首批文创寄到各地后,很快收到反馈——有书店老板说要把书签放在畅销书里,有文具店主动申请代售,还有读者来信说,看到文创就想起要把善意传递下去。
入夏后的一个傍晚,码头突然来了辆满载设备的卡车。下来几位穿着工装的年轻人,是当地电视台的记者:“我们要拍一部关于相思湾的纪录片,让全国观众都看到这份跨越山海的温暖。”拍摄期间,记者们跟着阿海出海、和渔民一起煮海鲜粥、记录孩子们摘红豆的场景,还特意连线了海外港口的渔民。镜头里,异国的红豆树苗已长得半人高,当地渔民举着红豆布袋笑着说:“我们每月都会给树苗浇水,等着它结出红豆,再把善意传到下一个港口。”
中秋那天,相思湾举办了首届“红豆节”。各地赶来的人挤满了码头,有曾收到红豆的船员、寄过包裹的普通人、还有特意来打卡的游客。大家一起挂红豆灯、写善意卡片、种新的红豆树苗,木屋里的信件堆得比窗台还高,连石碑旁都贴满了祝福纸条。一位白发老人握着阿海的手,指着满湾的红豆旗感慨:“当年只是一颗小小的红豆,如今竟长成了一片温暖的海洋。”
阿海站在红豆林前,看着孩子们把写满祝福的红豆布袋分给往来的船只,看着苏晓设计的文创被游客们捧在手里,看着纪录片的镜头对着海面缓缓升起。他忽然觉得,相思湾的故事从来不是终章,而是无数个新开始的序章。那些带着善意的红豆,正乘着海风漂向更远的地方,在新的港口生根发芽,连接起更多温暖的约定。
夕阳西下时,又一艘
喜欢破产后,我成了顶流明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破产后,我成了顶流明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