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大金的皇帝三天都没上朝了。
朝中文武百官全都猜测着其中是否发生了什么变故。
其中以和硕肃亲王豪格为首的大金官员们纷纷提议,由豪格去面见皇上。
而一旁的礼亲王代善则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发。
郑亲王济尔哈朗则是保持观望态度。
“王爷,皇上平日里从不缺席早朝,自从三日前睿亲王爷带大军进入关内后,咱们便看不到皇上的身影。”
“无论奴才如何求见,都被打发了回来。”
“此时,关内一点消息都没有传回来,诸多朝政也还需要皇上处理。”
诸多亲近豪格的官员,你一言我一语的,意思很明显。
让黄台吉的大儿子豪格前去求见。
其中,更是有一位官员悄悄的靠近了豪格,在他耳边轻声说道。
“王爷,奴才收到消息,皇上三日前气急攻心,忽然昏厥过去。”
豪格听到这里眼睛一亮,亲爹气急攻心,昏迷三天,那岂不是说,本王的机会来了?
那位官员若是知道豪格的想法怕是要骂娘了,他什么时候说黄台吉昏迷三天不醒了?
“陈大人放心,皇阿玛的安危是我大金最为重要的事情,本王心忧皇阿玛龙体,自然会去求见。”
此时的盛京,仍然有六万可战之兵,若是算上汉八旗和绿林军,那足足有三十万兵马。
关内的消息被封锁,盛京这边除了黄台吉和大玉儿,谁也不知道入关的多尔衮和十万大金将士已经魂归帝府。
正当豪格准备散朝后准备去后宫求见黄台吉的时候,殿内龙椅旁忽然出现了一个小太监,高声唱喏道。
“陛下到,百官跪迎。”
接着殿内群臣便看到一身纹龙皇袍的黄台吉面无表情的从殿外走了进来。
“奴才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众群臣连忙拍打衣袖,然后跪在啊地上山呼万岁。
黄台吉径直走到了高台龙椅上,俯视着下方群臣。
“免礼,平身吧。”
“谢皇上。”
“朕收到消息,因为吴三桂诈降,睿亲王多尔衮和其麾下十万将士被吴三桂和明蛮子的军队联手剿杀,我大金十万儿郎被明蛮子铸成了京观。”
“多尔衮更是被传首九边。”
“什么???”
“这不可能吧!!!”
“就吴三桂那点兵力,即使明蛮子来了十万军队,也留不住睿亲王爷吧。”
“闭嘴,没听到皇上的话么?”
“可是…那些明蛮子如此明目张胆的出关,还一路攻城略地,为何我大金没有收到城池的求援消息?”
殿内文武官员听到睿亲王多尔衮败亡的消息惊呼道。
“朕也不知,明蛮子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以极快的速度拿下关外的几个城池。”
黄台吉打断了台下群臣的议论接着说道。
“如今,明蛮子的军队正往盛京方向行军,沿途的城池已经全部沦陷。”
“此次事关我大金存亡。”
“豪格,朕命你率正蓝旗兵马前去探查明军虚实。”
“是。”
“济尔哈朗,你率镶蓝旗兵马从旁策应。”
“是。”
“代善,你率正红旗和镶红旗兵马坐镇中军。”
“是。”
随着黄台吉的安排,整个盛京陷入了紧急备战状态。
肃亲王豪格与郑亲王济尔哈朗率满八旗、汉八旗以及绿林军合十五万兵马浩浩荡荡的从盛京城出发了。
而其中投降过来的三顺王赫然在列,三顺王是三位归降大金的汉人,分别是智顺王尚可喜, 与当时已经归降的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
此次征讨来犯的明军,自然得由这三位顺王作为先锋。
其中三王各率七千五百一旗之兵,是为汉八旗。
地位仅在满、蒙八旗之下,高于汉绿林军。
说起来好听,其实就是炮灰。
不过谁让他们三个当汉奸呢。
大金的八旗,虽号称满万不可敌。
可是他们的人数,一旗的兵力满员了也才七千五百人。
努尔哈赤当初在创建八旗时,规定了每 三百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
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一人。
五甲喇为一旗(固山),设固山额真 一 人 。此时的满八旗加起来不过六万余人 。
随着后金势力的扩张,蒙古各部也都纷纷归附。
黄台吉于崇祯八年,正式编立了蒙古八旗。
同时,又将在辽东招募、归降的汉人编为了汉军旗。
崇祯十四年,汉军八旗制度最终确立 。这个时期,八旗总兵力约十五万左右,其中满洲八旗人数最多,有七万人,蒙古八旗约两万人,而投降过来的汉军人口基数太大,就算刷落了一批人,仍然有六万人入旗。
入关时的睿亲王多尔衮带的十万八旗中,其中满八旗只有一万人,蒙八旗和汉八旗占了三万,其余的都是绿林军。
毕竟在多尔衮的眼中,满万的女真八旗,无人可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嘉靖皇帝,成功修仙很合理吧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