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今日加更一章?ω?】
朱由校接着说:“朕原本打算内阁增至五人,可郭允厚中途出岔子了。
温体仁倒是可以提拔入阁,他年轻有为,又立下不少功劳,最重要的是自己人。”
江宁点点头,说:“老温这段时间尽心尽力,确实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也的确该更进一步了。”
朱由校又道:“大明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非翰林不得入阁。
孙师傅是父皇和朕的老师,两朝帝师,还曾任翰林院修撰,入阁理所当然。
袁爱卿为官清正廉洁,公正无私,民间素有‘袁青天’之称,入阁也说得过去。
薛爱卿虽不是翰林出身,但当初因你的举荐,朕为了压制东林党,才破格提拔他入阁,他也没辜负你的举荐,处理政务兢兢业业,井井有条。
温体仁曾任翰林院编修,才华出众,处理政务能力也强,入阁十分合适。
但如今朝廷中曾在翰林院任职的官员,大多能力一般,不足以进入内阁,所以还缺一人,你帮朕想想办法。”
江宁思索片刻,开口道:“陛下,臣觉得‘非翰林不得入阁’这条规矩可以废除。
所谓‘非翰林不得入阁’,实际上是文官为了抬高自己身价。
毕竟‘非进士,不得入翰林’,翰林院原本是天子近臣、心腹任职之所。
但这么多年下来,翰林院早已变味,更像是个镀金的地方,只要是进士出身的官员,都能进去待上一阵,给自己增添履历。
但比起辅佐陛下处理政务,臣认为在各省担任封疆大吏的官员更为合适。
就拿各地巡抚来说,他们治理一省,要处理多少繁杂政务,积累的经验无比珍贵。
要是今后改为‘非封疆不得入阁’,那以后内阁人选都有在地方担任封疆大吏的经历,辅佐陛下处理政务岂不是更加得心应手?”
朱由校听后,仔细思考了一番,点头道:“江兄,你说得太对了。
翰林院出身的官员,也就身价高些,但论处理政务的能力,和地方封疆大吏相比,确实差了些。
今后确实可以改成‘非封疆不得入阁’。
但这最后一人选,你再给朕推荐推荐。”
江宁一阵无语,只好在脑海中仔细思索。
突然,他想起天津巡抚朱童蒙,这家伙在天津干得风生水起,如今天津港口商船往来不断,已成为国库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可见朱童蒙能力不俗。
于是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举荐天津巡抚朱童蒙。”
朱由校听后点点头,说:“朱童蒙倒是个合适的人选,他在天津的政绩相当不错。
那就这么定了,温体仁、朱童蒙入阁辅佐朕处理政务。
不过天津巡抚由谁来担任呢?”
江宁翻了个白眼,说:“要不就让顺天府尹黄道周去担任吧。
这位黄大人在顺天府尹任上干了一年,他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
朱由校点头,刚要开口,江宁赶忙说道:“陛下,顺天府尹的人选,您还是和内阁几位阁老商议吧,毕竟臣是武将,对文官任免不太合适发表意见。”
朱由校尴尬地点点头,说:“江兄辛苦了。
那你再给朕说说刑部尚书的人选。”
江宁彻底无语了,又琢磨起来。
忽然想起前段时间温体仁向自己提及的南京礼部右侍郎魏广微。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魏广微与顾炳谦在老魏的扶持下把持内阁,还曾和老魏有过一段蜜月期。
但后来老魏与东林党争斗激烈,老魏急眼了要大开杀戒,魏广微赶忙劝阻,认为对付东林党不能过于激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结果老魏因魏广微不支持自己,加上老魏为对付东林党大搞株连,牵连无辜,而魏广微常与老魏对着干,尽量保全一些忠贞且有才干的人,最终两人分道扬镳,魏广微也辞官回家。
单从后世历史来看,魏广微的做法是对的。
老魏和东林党斗得太狠,直接要掀桌子,结果导致朱由校这个“水晶”被爆,阉党倒台。
由此可见魏广微眼光和能力非同一般,不然也不会让才高八斗的温体仁如此推崇。
想到这儿,江宁不禁感慨,历史就像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些青史留名的人,经锦衣卫仔细探查后,一个比一个不堪,自己也只能启用原本历史上老魏的班底。
随即开口道:“启禀陛下,臣举荐南京礼部右侍郎魏广微。
至于原因,臣也说不太清,只知道他是个有能力、能办事的人。”
朱由校听完,目瞪口呆,随后点点头,说:“江兄,你举荐的人,朕自然信得过。”
眼见公事处理完毕,江宁起身准备告辞。
这时朱由校赶忙说道:“江兄,留步!”
江宁转过头,一脸疑惑地问:“陛下,我下班时间到了,该回家吃饭啦。”
朱由校嘿嘿一笑,说道:“江兄,别回家吃了,今儿朕请你。”
江宁一听,顿时满脸笑意,搓着双手说:“那可真是太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天启朝第一搅屎棍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天启朝第一搅屎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