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儿起得好,‘开元通宝’,开辟新纪元之通宝啊!”员外郎抚掌道。
“名儿好,字更好!”尚书放下茶碗,眼睛发亮,“陛下特意命给事中欧阳询欧阳大人撰写并书写铭文!欧阳公的书法,那是杠杠的!听说那字迹端庄秀丽,又挺拔有力,布局那叫一个巧妙,八个字(按:实际为四字,旋读)能循环诵读,寓意吉祥!这新钱要是铸出来,往市面上一放,那些破烂玩意儿还好意思叫钱?”
“欧阳询写字?那这钱怕是好看得让人舍不得花啊!”主事开了句玩笑,廨房里顿时响起一阵轻松的笑声。新钱的希望,似乎暂时冲淡了连日来的血腥气。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长安。朝野上下,都对这即将到来的“开元通宝”充满了期待。而在皇宫深处,李渊的心情却并非全然轻松。他站在殿阁中,看着欧阳询呈上的新钱蜡样,那“开元通宝”四字确实气象万千,结构精妙。他捻着胡须,目光深邃。
“好,甚好。”李渊点头,对侍立一旁的欧阳询和工部官员表示赞许,“此钱一出,天下弊币可渐次革除矣。”他语气平和,甚至带着一丝欣慰。
然而,在他内心深处,算计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王世充、窦建德这些明面上的巨寇已除,但天下远未到刀枪入库的时候。突厥狼骑仍在北境窥伺,国内百废待兴,国库看似因抄没而充盈,实则空虚得很。铸新钱,统一币制,不仅是经济需求,更是政治手段。这能牢牢将金融命脉抓在中央手中,削弱地方潜在势力,巩固李唐的统治根基。他顺从了大臣们改革币制的呼声,看似是被形势推着走,实则暗中将此视为又一着巩固皇权、削弱潜在威胁的妙棋。赐炉铸币,更是深思熟虑的一步。
很快,具体诏令就下来了。七月十七日,朝廷正式颁令:于洛阳、并州(太原,李唐起家之地)、幽州(防御突厥前线)、益州(天府之国,财富重镇)这四大要害之地,设立官方的“钱监”,专职铸造“开元通宝”。
诏令到此,已是重大举措。但接下来的内容,更是让朝野议论纷纷,也充分体现了李渊的“帝王心术”。
“特赐……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宣旨太监拉长了声调,在朝堂上清晰地念出这个名字,“各三炉!赐裴寂……裴监一炉!准其等依法鼓铸!”
殿内一阵轻微的骚动。赐给亲王和重臣铸币权?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恩宠,也是巨大的利益和象征性的权力!秦王功高,齐王亦掌兵,赐炉或是酬功,或是安抚,亦或是……一种更复杂的平衡?而赐予裴寂这个最早从龙的“元谋功臣”、当今陛下最信任的故旧一炉,其信号意义更是耐人寻味。是表示皇帝对老臣的优渥,还是暗示即使心腹如裴寂,其所能获得的特权亦有限度,仅得一炉,远低于皇子?
陛下这是……什么意思?官员们交换着眼神,心里暗自揣摩。是示恩?是试探?还是想把几位最有实力的人也绑到新钱制的战车上,利益均沾,从而减少推行阻力?恐怕兼而有之。
李渊端坐御座之上,面无表情地看着底下臣工们的反应,心中那份暗藏的谋划,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当然,诏令的最后,依旧是冰冷的铁律:“其余百官庶民,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语气斩钉截铁,毫无回旋余地。恩威并施,方为驭下之道。给了甜头,更亮出了杀威棒。
消息传到市井,百姓们对新钱充满盼望,对王爷国公们能铸钱啧啧称奇,但对那“身死家没”的禁令更是印象深刻。
“瞧瞧,还是我大唐陛下想得周到。”茶肆里,有人喝着粗茶闲聊,“王爷们铸的钱,那能差了吗?肯定都是好铜好锡,实打实的!咱们以后用的钱就放心了!”
“放心?那是自然!没听说明令禁止私铸吗?抓住就杀头,家里人还得充奴!看谁还敢弄那些皮钱纸钱来糊弄人!”另一人附和道,仿佛已经看到市面上劣币绝迹的美好未来。
也有那等略通文墨的老者,捻着稀拉的胡须若有所思:“秦王三炉,齐王三炉,裴相一炉……嘿嘿,这朝廷啊,就像这新开的炉子,火候、分量,可得掌舵人精心拿捏才行哦……”说罢,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不再多言。
大唐帝国的机器再次隆隆开动。四大钱监的选址、工匠的征调、铜锡物料的筹备迅速展开。欧阳询书写的钱文被雕刻成母范,快马送往各地。秦王、齐王府以及裴寂的府上,接到这意外的“恩赏”,反应各异,但无疑都开始忙碌起来,挑选可靠之人,准备经营这御赐的铸币之权。
一场关乎国计民生的货币改革,就在这刚刚被鲜血冲刷过的土地上,伴随着对未来的期望、对利益的追逐、以及权力顶层细微而复杂的暗流,悄然拉开了序幕。
大唐开国皇帝李渊抬手拿起御案上一枚精美的“开元通宝”蜡样。他知道,清除物理上的敌人固然重要,但建立起一套稳定、可控的秩序,才是帝国长治久安的真正根本。而这新钱,正是这秩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凌烟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