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安在写完书信后嘴角的笑容就一直没有落下过,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小家伙为什么这么高兴。
只有苏长安在自己心中无数次地轻声呐喊:“报仇了!报仇了!”
这天晚上整个王城都变得灯火通明起来,数十万石金银入库又如何不能让人兴奋。
在次日清晨的朝会上,苏长安又颁布了一系列的各种新的政令,其中最为重要的则是国营钱庄、慈善彩票、官办学堂以及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其实这些天来苏长安一直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小家伙甚至那钱庄的设立地点也早已经准备好了。
现在苏长安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将那数十万石的金银,全部都都融化成规格一致的银锭和金锭。
按照苏长安的计划,每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贯铜钱、一两黄金可以兑换100两银子。
苏长安甚至为了更加方便,还专门大量印制了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一百两的交子。至于那五百两和一千两的大额交子,苏长安也没有落下只是这些东西的使用到的几率更小而已。
现在苏长安想要确定要放出去多少交子,也只有等那些从倭国运送回来的金银全部都重新融化后才能再决定。
因之前统计田亩数与人口数量之故,小家伙已然雷厉风行地撤换了朝堂上的诸多官员。现今渤海国朝堂,苏长安已然能做到真正的一言九鼎。
然而苏长安想要快速确定这个数量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毕竟那数十万石的金银可不是那容易融化重铸的。
早朝结束苏长安留下数名官员,随他一同亲自操办金银重铸事宜。他在朝堂上部署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亦按部就班地展开。
就在苏长安这边着急忙慌融银重铸的时候,远在长安城内的李世民却被放在自己面前的两封书信震惊的不轻。
苏长安的第一封书信和第二封书信几乎是同时到达的,昨天晚上李世民可以说是整夜未眠。
当第一份书信过来的时候李世民看的一脸兴奋,那钱庄、慈善彩票以及钱庄的经营方式也确实让李世民眼前一亮。
可是当苏长安的第二份书信李世民看过之后,瞬间就觉得苏长安这臭小子是在甩锅。
次日清晨早朝时分,李世民便直接将苏长安昨天在书信中写的那些东西公布了出来。
于是一瞬间太极殿内再一次化身成为菜市场,诸位大臣就钱庄和交子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但是当众人商议过后,依旧还是觉得那交子的发布确实会带来不少便利。
一般百姓可能确实用不到那些大额的交子,可是对于那些用钱频繁的商贾和大唐朝堂而言却是方便了许多。
而且通过用交子来替换铜钱,也确实可以为朝廷省下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昔日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时就获得了三个铸币炉的权利,为此李世民每年需要大量的铜矿来铸币花销也确实不小。
朝会结束后李世民当即准备派出李承乾、李泰兄弟二人一起让他们前往建安城去引回那交子的印制工艺。
今日早朝时李世民甚至还在太极殿上当即表态,渤海国印制出来的交子在大唐同样适用。相当于大唐承认渤海国印制的那些交子的合法性,也是用大唐的危威仪为苏长安进行了一次背书。
至于苏长安推皮球丢给李世民的那个难题,李世民在朝堂上经过讨论后决定依旧原封不动地给苏长安再丢回去。
这次李承乾、李泰兄弟二人远赴建安城,除了要引进交子的制作工艺外还想要获知道更多关于倭国那边的信息。
毕竟苏长安于书信中已然言明倭国盛产金银,既然李世民已然决意要在大唐印制交子,又岂会不将此事打探清楚?
其实相对于交子这个事情后,李世民更加在意的则是苏长安在书信中提及的另外一种统治方式。
可惜苏长安那小子只是在书信中写了寥寥几笔而已,小家伙也只是提出一个概念并没有深入去揭秘这个事情。
当李承乾、李泰兄弟二人携众多随行官员踏上北上之际,建安城内渤海国王宫之中,一众王军正肃穆地监视着一众工匠将那些金银熔炼监督他们重新铸造成锭。
贞观七年十一月十三日,一道清脆地凤鸟的鸣叫声再次响起在含元殿上空。
苏长安不用细想就知道,这一定是自家父皇给自己回信了。
只是不知道,自家父皇到底是准备如何处置倭国那些土地。
当苏长安看完李世民的回信后,立马也被李世民回信当中的内容所惊呆了。
整了半天,李世民又将那个问题抛给了自己!
李世民在信中写道那化外之地既然因为侵犯渤海国之利益,被渤海国派兵平定那么这块土地理应由他苏长安自行决定如何处置。
但是苏长安一个后世来的灵魂,又怎么会愿意去接手那一片肮脏的土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