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安,这个活力满满的少年,一踏入养老院,便如同鱼儿游进了大海,迅速且自然地融入了这里的氛围之中。他动作麻利地穿上工作服,转身就投入到忙碌的志愿服务里。只见他手持扫帚,认真细致地清扫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一丝灰尘和杂物,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完成一件无比重要的使命。打扫完卫生,他又马不停蹄地帮着工作人员整理房间。他小心翼翼地将老人们的物品一一归位,每拿起一件物品,都是轻拿轻放,眼神里满是珍视,仿佛在对待一件稀世珍贵的艺术品。
在整理的过程中,他热情又主动地与老人们聊天。那真诚的笑容和关切的话语,就像一把把钥匙,轻易地打开了老人们的话匣子。李爷爷,一位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曾经是一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他与佑安相谈甚欢,兴致勃勃地聊起了教育的变迁。从过去私塾里简陋的桌椅板凳,到如今现代化学校里设施齐全的教学楼;从古老的竹简刻字,一笔一划书写知识的艰难,到如今电子屏幕轻点,海量信息瞬间呈现的便捷。佑安听得如痴如醉,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不时还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他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以及对时代发展的深刻思考,让李爷爷不禁对这个懂事又满是想法的少年赞不绝口,眼中满是欣赏与喜爱,还时不时伸手拍拍佑安的肩膀,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晓晓目光敏锐,很快就注意到了那一群对智能手机充满好奇,却又因不熟悉而有些畏惧的老人。她脸上挂着亲和的微笑,步伐轻快地走到他们中间,随后稳稳坐下,开启了耐心细致的教学。
她拿起一部智能手机,动作舒缓,一边演示,一边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讲解着:“大家看,要打电话呢,就先点击这个绿色的电话图标。”老人们纷纷伸长脖子,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眼神里满是求知的渴望。
王奶奶,一位面容慈祥,笑起来眼角满是温柔皱纹,眼神中还带着几分孩童般纯真的老人,坐在最前排,学得尤为认真。她全神贯注地看着晓晓的操作,嘴里还不时跟着默念步骤。然而,面对新时代这些复杂的科技产物,那些繁多的操作步骤就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沟壑,让她总是记了这个忘了那个。尝试了几次都没能成功拨打电话,王奶奶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焦急,双手也不自觉地微微颤抖。
晓晓立刻察觉到了王奶奶的情绪,她轻轻伸出手,温柔地握住王奶奶那布满岁月痕迹的手,声音轻柔却又透着坚定:“奶奶,别着急,我们慢慢学,您已经做得很好了。咱们再来一次,我陪着您。”说着,她放慢了语速,再次一步一步地引导王奶奶操作,每一个动作都清晰明了,每一个解释都耐心细致。
在晓晓不厌其烦的指导下,王奶奶终于成功地按下了拨通键。当电话那头传来儿子熟悉而温暖的声音时,王奶奶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紧紧握着晓晓的手,声音哽咽,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姑娘,太谢谢你了,多亏了你啊,我才能听到孩子的声音……”那份感激之情,如同冬日里最温暖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在晓晓身上,也照亮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
与此同时,李世民也没闲着,他背着手,身姿挺拔地站在另一群老人中间。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一无二的亲身经历,与老人们兴致勃勃地谈论起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
他微微仰头,目光深邃,从贞观之治缓缓讲起:“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我们推行科举制,广纳天下贤才,无数有识之士得以施展抱负……”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唐朝的繁荣昌盛,从长安城里熙熙攘攘的集市,到各国使者往来交流的热闹景象;从璀璨夺目的诗词歌赋,到远播海外的先进技术。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一股神奇的力量牵引着,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张爷爷,一位资深的历史爱好者,坐在人群中,听得尤为入神。他时而微微皱眉,沉浸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中;时而轻轻点头,对李世民的讲述表示赞同。待李世民讲完一段,张爷爷感慨地对他说:“你对历史的了解可真透彻,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就像亲身经历过一样。”
李世民只是微笑不语,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心中却泛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波澜,这些故事,他岂止是熟悉,分明就是亲身经历。在这一刻,那些金戈铁马的战争场景、朝堂上激烈的政治博弈、与百姓们同甘共苦的日子,一一浮现在眼前。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气吞万里如虎的时代,那份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热爱,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他与老人们紧紧相连,让他们之间建立起一种超越时空的奇妙共鸣 。
念初站在养老院的活动中心,小小的身躯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为老人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表演。她深吸一口气,清脆悦耳的歌声便如灵动的音符般倾泻而出,唱起那首欢快的《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她的歌声纯净得如同山间潺潺流淌的清泉,叮叮咚咚,每一个音符都带着灵动的韵律,在养老院的每一处角落轻盈地回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晓晓与李世民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晓晓与李世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