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又是两个星期没有回家的秦淦西,终于在下午用自行车驮着淦媛,一起坐渡轮,再驮着她回家。
到家门口时,他准备锁车,欣莎一下子扑到他怀里,“大哥,你怎么这么忙啊,又是一个星期没回来。”
平安则跳到后座上,让他趔趄了一下,连人带自行车差点倒地,平安也在手舞足蹈,哇哇乱叫。
还好,他经常锻炼,桩子很稳,自行车倒下三分之一的时候,硬生生把它提溜了起来。
他伸手给了平安一巴掌,“你是皮痒了。”
平安噌地一下跳下车,嘿嘿笑着快速后退,嘴里还不忘撩拨,“不痛。”
秦淦西没有理睬他那幼稚的行为,任由欣莎挂在自己身上,把车锁了后进屋。
进了屋,欣莎就大声告状,“小弟太无聊了,大哥在停车,他一下子扑上去,差点把大哥和我撞倒了。”
香冬跑到门口,指着还在街上,但已经和别的小朋友勾肩搭背的平安吼道:“秦平安,你不饿吗?”
平安马上和那个小朋友分开,转身朝家里跑,“我回来了。”
家里今天只有四个热菜两个凉菜,四个热菜是辣椒炒风干肉、糖醋鲤鱼、紫苏炒黄瓜、海米紫菜汤,凉菜是香辣萝卜条、糖醋花生米,相比以前,看似生活水平下降了不少。
不过菜式虽少,但分量很足。
这种改变,还是上上次回来后,何娟和他说的,说不能吃得太好,尽量和大家打成一片。家里每次做菜,都让邻居家吸鼻子。
没人明说什么,主要还是那幅照片,但长期这么下去,还是不行的。
秦淦西同意了她的想法,但说猪肉可以少吃一些,鱼、干海货可以多吃,炒的时候不会有那么浓郁的香味飘出去。
今天只有一个风干肉,而有一个一个鲤鱼和海米,应该是改变菜式结构了。
吃饭的时候,何娟问淦媛,是继续自己在房子里做,还是在食堂里吃。
淦媛回应她,早餐和晚餐自己做,中午就在食堂吃。
何娟点点头,说今年的粮食和肉食愈加不济了,细粮的比重又降低了,肉从八两降低到五两。
香灵笑着说:“妈,重量还是没变的。以前那个八两是十六两秤,现在这个五两是十两秤。”
何娟扭头看了她几秒,问道:“是吗?”
淦媛点点头,“是。”
虽然国家说各个省市自治区可以自行决定进程,但湖湘省还是紧跟国家步伐,要于六月二十五日改十六两秤为十两秤,只有中医例外,这个领域太复杂,需要慢慢改。
何娟看向秦淦西,问机械厂的原材料是不是也这样。
秦淦西告诉她,工厂从四月份就开始改了,响应很快的。
十六两秤,加大了统计、配料工作人员的计算量,不如十两秤那么简单。
本来大家的文化程度不高,计算能力比较差,还搞这么复杂,明显是搞的准入门槛。
快吃到一半的时候,秦淦西看到秦励国闷不作声,酒也没喝,便问他怎么没喝酒。
以前来家吃饭的时候,他晚上都要喝二两的。
听他这么问,秦励国脸上露出尬色,香灵、香冬若无其事地吃饭,欣莎看了几眼秦励国,也笑眯眯地吃饭,只有平安,他把嘴里的饭清空后,嘿嘿笑道:“我爸上个星期三和别人去喝酒,把家里有几瓶酒都告诉了别人,喝完还喊别人来家继续喝,结果把新买的自行车摔坏了,修车花了八毛钱。也幸好喊别人来喝酒,那两人把他送回来的,不然会在水沟旁睡一晚。我妈一怒之下,把酒都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喝去了。”
秦淦西哈哈一笑,然后继续干饭。
没想到,他的酒品如此不济,也许心态变化太大的原因吧。
也说明了他头脑简单,毫无城府,幸好只是一个普通工人,也幸好不当家,不然家里只有亏吃。
吃完晚饭以后,秦淦西和香冬一起回老家。
到老家后,他和爷爷奶奶、姑奶奶说几句话,然后拿出手电和竹篓,说出去抓青蛙。
爷爷嘟囔说这个时间了,应该没什么可抓的。
奶奶和姑奶奶则说家里还有不少肉食,没必要这么辛苦。
秦淦西说出去看看情况,最多一个半小时就回来,要香冬和他们聊天,说完骑着自行车就出去了。
回到家是一个半小时以后,两个竹篓基本上都满了。
爷爷提提竹篓,“哟,挺重的,去哪里抓的?”
秦淦西应道:“越山那边。”
其实,他就是出去逛了一圈,弄了三十一个植物品种。
储存空间里的东西太多,只能利用这种机会拿出来。
弄出来六斤青蛙、两斤泥蛙,四斤泥鳅,四斤黄鳝。
把这些东西分成两份后,秦淦西也到竹躺椅上躺下,和爷爷他们聊天。
得知今年干旱得很,有些山里的稻田都出现裂缝了,今年的早稻注定要减产。
秦淦西心想,三年自然灾害,这还是第一年,还有两年要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58:开局两分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58:开局两分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