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节:新的危机
李结合的成功引起了一些权臣的嫉妒。这些权臣在朝堂上一直以权谋私,为所欲为,他们担心李结合的崛起会威胁到他们的地位。于是,他们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说李结合在治理水患过程中贪污受贿,树立自己的威望,有谋反之心。
皇帝一向对谋反之事极为敏感,听到这些谗言后,心中起了疑虑。他决定对李结合进行调查,派了一名亲信大臣前往水患地区。这位大臣与那些权臣相互勾结,早已定下了陷害李结合的计划。
李结合对即将到来的危机一无所知,他还在为进一步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而努力工作。当调查大臣到达时,李结合热情地接待了他,并详细介绍了水患治理的情况。然而,这位大臣却对李结合的工作百般挑剔,故意寻找漏洞,试图坐实李结合的罪名。
第 65 节:小风的担忧
小风在平安村听到了关于李结合被调查的消息,心急如焚。她深知李结合的为人,他一心为公,绝不可能做出贪污受贿、谋反之事。她知道,李结合一定是被人陷害了。
小风决定前往京城,为李结合奔走呼告,希望能为他洗清冤屈。她告别了平安村的乡亲们,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一路上,她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每走一步,她心中的担忧就增加一分。
在旅途中,小风遇到了许多困难。道路崎岖难行,她的鞋子磨破了,双脚也磨出了水泡。但她没有丝毫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救李结合。她想象着李结合在京城可能面临的困境,心中充满了痛苦和焦急。她暗暗发誓,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还李结合一个清白。
第 66 节:京城之行
小风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京城。这座繁华的都城,在她眼中却透着一股压抑与陌生。街头巷尾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可她无心欣赏这热闹景象,满心都是对李结合的担忧。
她四处打听李结合的消息,然而,京城之大,想要找到确切信息谈何容易。她先去了官府衙门,可门口的衙役对她这个乡下女子态度冷漠,根本不愿透露半点消息。小风无奈,只能在附近徘徊,试图从过往行人的只言片语中获取线索。
在一家小茶馆外,她听到几个茶客谈论起李结合的案子,说是证据确凿,李结合恐怕在劫难逃。小风心中一紧,冲进去便向他们询问详情。那些人见她衣衫朴素,言辞急切,不仅没有告诉她有用的信息,反而嘲笑她多管闲事。
小风没有气馁,她又前往李结合在京城的住处,却发现早已被查封。她在周围向邻居打听,邻居们或是害怕惹祸上身,或是确实不知情,都对她避而远之。但小风并未放弃,她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穿梭,逢人便问,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
为了能接近了解案件的人,小风甚至在衙门附近找了份粗活,打扫街道。这样她便能在工作时留意衙门里的动静,偶尔还能听到一些差役的交谈。虽然大多是无关紧要的闲话,但她始终没有放弃从这些琐碎的信息中拼凑出事情的真相。
第 67 节:证据收集
在艰难的打探过程中,小风结识了一位好心的老者。老者曾在衙门当差多年,退休后仍关心着衙门里的大小事务。他见小风为了李结合的事四处奔波,又如此执着,心中不禁动容,决定帮助她。
老者凭借自己的人脉和经验,带着小风找到了一些曾在水患地区与李结合共事过的人。这些人深知李结合的为人,也清楚他在治理水患时的艰辛与廉洁。他们纷纷愿意为李结合作证,写下证词,证明李结合不仅没有贪污受贿,反而自掏腰包为百姓解决困难。
小风还找到了一些水患地区的百姓,他们听闻李结合蒙冤,自发地来到京城为他申冤。小风带着他们挨家挨户地收集证据,包括李结合治水时的账目明细,这些账目清晰地记录着每一笔开支,都是用于治理水患的正当用途;还有百姓们联名写下的请愿书,上面密密麻麻地签满了名字,诉说着李结合的功绩和他们对李结合的信任。
然而,收集证据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一些与权臣勾结的势力开始注意到小风的行动,他们派人跟踪小风,试图阻止她收集证据。有一次,小风在去见一位重要证人的路上,突然被几个黑衣人拦住去路。黑衣人威胁她不要再插手此事,否则后果自负。小风心中害怕,但一想到李结合的处境,她鼓起勇气大声呵斥黑衣人,坚决不肯退缩。幸好此时路过的百姓众多,黑衣人见状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小风带着收集到的证据,小心翼翼地保存好。每一份证据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希望,她深知这些证据将是为李结合洗清冤屈的关键。
第 68 节:面圣陈情
小风深知,要想真正为李结合洗清冤屈,必须面见皇帝,直接向皇帝呈上证据。然而,皇宫守卫森严,想要见到皇帝谈何容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们村里的爱情故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