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们再一次集结,去往章德殿的路上,众人都相对沉默。
荀攸迟疑的问道:“陛下怎么个意思?”
郭嘉脚步不停,瞥了他一眼,“你看不出来?”
现在大汉哪来的什么藩属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一团糟。
拿掉贾诩司隶校尉的位置,看似是在惩罚,深层次的含义是天子准备对南匈奴动刀。
随着大汉日后日益强盛,统筹管理藩属国的情况增多,管理他们的任务,就落在贾诩头上了。
“粮食……”程昱若有所思,要不回头他偷偷教前线大军几招?
荀彧走在前面带着路,没发表任何意见,引得众人好奇他的态度。
刚刚在章台殿,他可是难得出来反驳天子。
“看天子的态度,似乎真要动兵,不知尚书令是何意见?”
话是程昱问的。
荀彧不假思索坦然回道:“身为人臣,我能做的就是在决策不利时谏言,指出其中缺陷,陛下若打定主意,就不该多言,而是全力为陛下谋划未来之事,以保证王朝占优。”
郭嘉暂时停下步伐,望着他笑道:
“所以你在思考,该调哪支军队,以达到陛下的战略需求?”
此刻大家已经来到章德殿门口,荀彧转身望向他,回以微笑,“不知奉孝与我所想,是否是同一支?”
“或许吧。”
郭嘉并未多言。
贾诩一直低着头,不知思考着什么。
……
章德殿,刘辩一如往常,先给谋臣们赐座,然后沉着脸主动开口:“朕要胡人血债血偿,将将士们接回来,过一个好年。”
至少要打到对方妥协。
虽说刚刚在章台殿群臣清一色的反对,但并没有改变刘辩的想法。
只要有粮食,他一定要打。
说实话,刘辩如果非要动手,谁来了都拦不住,满朝文武无一人有实力阻拦。
他对军队的掌控,总不至于连堡宗都不如吧。
众谋臣相视一眼,天子的话足以表明态度。
此战避无可避。
在章台殿带头反对的荀彧,此时第一个说话,“陛下可优先考虑贾诩之计,至少能为大军筹措出足够的粮草,不过臣以为需要加上以下几个条件。”
“一,严厉警告暗示叛军不得伤太多百姓。二,事后的半年内,朝廷需要从其他州郡,为冀州徐徐供给粮草,保证冀州不会一蹶不振和饿死人,否则本末倒置。三,后续需对冀州士族进行妥善安抚。”
刘辩当场点头,表态道:
“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田丰沮授等人皆有大才,朕会重用,并且许以士族足够的补偿。”
荀彧放心了,天子并未被愤怒冲昏头脑。
既然粮草之事解决,那么就该关注调哪支军队撤下被打残的北路军了。
几大谋臣不约而同的提到同一人。
刘备。
给出的理由很简单。
刘备的人马很快就能改编完成,他的人马足够,而且将领大多听话,就是换个番号的事。
徐、豫地区摆下了足足二十个营,共计六万人。
其中有边防第一、第二军三万人,徐州军、豫州军三万人。
这些人迟早都是要调走的,无法长期待在徐州及豫州。
比如豫州军,其中大半是荆州兵,成天举着徐州军大旗以徐州兵自称,不太合适。
再者,刘备休整得当,适合轮换上阵,担当并州方向主力。
豫、徐州防务,可由皇甫嵩抽调出六万人回来。
正好以此为借口,减缓冀州攻势,不至于让冀州豪强士族疑心重重。
还能提前布局大方向的战略。
皇甫嵩撤回来的六万人可以进行新一轮的改编,且刘备的人,将来不管是伐凉还是进攻蜀地,都可担当主力。
至于边防第一、第二军,顺势就能摆在胡、羌大门前,承担起边防重任。
刘辩同样是这么想的,当场决议。
“起诏,朝廷面临外敌,令皇甫嵩减缓攻势,在二十万人马中,挑选六万人南下,回拱豫、徐防线。”
“贾卿拟密信告知皇甫嵩,朕要粮食。”
“尚书台诏冀州各士族、各郡县,各举孝廉贤士进入洛阳,朕有重用。”
“封第一军黄忠为讨虏将军,第二军张飞为征虏将军。”
“着刘备统筹边防第一、第二军、豫州军、徐州军,准备与皇甫嵩交接防务,拔营至河内待命,限期二十日。”
“另外……”
刘辩目光骤然变得阴冷,望向贾诩,“告诉南胡人,看在数百年臣属的份上,将左贤王交出来由我大汉处死,伪单于来洛阳谢罪!否则,刘备会率领朕的二十万大军,让他们吃吃苦头!”
“喏!”贾诩重重应下。
终于卸去司隶校尉的重担了。
终于不用割小揪揪和找坟了。
这操蛋的位置,对别人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他来说简直寒芒在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