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虎点点头,“那好,我也会带着禁卫军去寻找孙传庭,听说那老小子带着本部的一万五千人和本地的三万余人就在下面五十里外,正好一举消灭他们!”。
瓢泼大雨一直下了一个多小时,吴忠国在旗舰上都明显感觉到了水势在上涨,他急忙连夜找来了水军的两个副将,蔡徐坤和刘杰。
这两人也是夏国水军老将,两人各自率领了二十艘主力战船和一些附属船只,吴贵国亲自率领六十艘,这就是现在夏国水军的配置。
两人乘小船到来后,吴忠国直接说道,“我们的机会来了,明天一早就出发,打郑芝龙一个措手不及!”。
“遵命”,两人同时行礼,蔡徐坤道,“我们的物资都非常齐全,随时都可以出发”。
吴忠国点点头,走到一幅地图旁,指着一个地方道,“这里是南通,郑芝龙为了勾引我们,已经带领船队到了这里”。
“郑家水军确实精锐,但是他们一直都在大海上,不是很熟悉江面作战,特别是江水上涨后,他们就更不熟悉”。
“我们顺流而下,直接朝他们扑过去,他们要嘛龟缩在港口,那就是活靶子,如果敢出来,也是靶子”。
吴忠国的这个计划非常完善,从各方面把郑芝龙的水军吃的死死的,长江上的风浪和海上肯定没得比。
但是海水可是平的,只是浪大而已,江水可不同,只要涨水,江水的流动会非常快,郑芝龙的水军要是敢出港。
那么他们是没有机会迎上来战斗,只会被奔流的江水推着朝下游去,如果是这样就会形成一场追击战。
如果郑芝龙不出港,那更好办,直接就在江上下舵,定点打击在港口的船只,可以说一场大雨就把郑芝龙的水军搞得进退维谷。
刘杰看了一下地图,拱手道,“统领,南通港下面不远就是江阴的黄田港,郑芝龙如果撤退,是可以从黄田港进入城里的”。
吴忠国点点头,“理论上是可以,不过这里进入城里的河道狭窄,他的大型鸟船根本进不去,至于一些小船就由得他了”。
说到这里他转身从桌上拿出一份文件,“大王的最新命令,取消了以前斩尽杀绝的瑜令,你们要传达下去”。
两人赶忙接过,看完后行了一礼,“我等遵命”。
“嗯,还有一件事,给那些杂役说清楚,这些水军会放出一千个正式名额给他们,想成为正规水军,拿战功来换”,吴忠国又说起一件事。
“遵命,如果是这样,他们肯定会下死力气,也能省我们很多功夫啊”,蔡徐坤面露喜色地说道。
吴忠国微笑着点点头,表示赞同,然后说道:“那就这样决定了,明日早上六点,主力战船必须准时出发,绝不能有丝毫延误。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或者疑虑吗?”。
蔡徐坤和另一个人对视一眼,齐声回答道:“没有!”。
他们对这次行动充满信心,因为所有的战术都已经在事先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策划,现在就只看他们在战场上如何灵活运用和临场发挥了。
实话说杂役里面也有很多好苗子,只是由于他们出身和水军编制的问题,很少从他们中间选拔成为正规水军。
不过现在无所谓了,一切按照战功来说话,而且水军扩军势在必然,说是一千个名额,到时候可能会从他们里面招募个几千人。
要知道水军和陆军不一样,给他们制定严格的军规军纪,给他们优良的装备,再训练个几个月就能上战场。
就和夏国的团练一样,训练几个月后拉出去就是精锐,直接就能打得大明官军嗷嗷叫。
可是水军要是没有个一两年根本就不行,很多重要岗位都是技术活,要是操作不当,直接就是船毁人亡,开不得一点玩笑。
吴忠国满意地看着他们,然后将两人送走后,他转身回到了地图旁,凝视着上面标注的各个地点,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他踌躇满志地想着,思绪渐渐飘远,回想起出发前大王单独召见他时说的那些话。
大王告诉他,如今的水军虽然只是在内河航行,但夏国的水军未来必定是要征服大海的。
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吴忠国深知这一点,他不禁狠狠地拍了一下巴掌,仿佛要将心中的激情释放出来。
他心中暗自思忖,如果这一仗能够打好,那么他就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海军统领,率领着夏国的水军驰骋于广阔的海洋之上。
一想到这里,他的心情就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难以平静。作为一名水军将领,谁不想征服那无垠的大海呢?
那是一个充满未知和挑战的领域,也是一个能够证明自己实力和荣耀的舞台。
次日一早,整个水军忙碌起来。一百艘巨大的主力战船在港口中整齐地排列着,船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随着一声令下,这些战船纷纷解缆起航,船头劈开江水,顺着已经涨起来的江水,如离弦之箭一般顺流而下。
在主力战船的后面,紧跟着一支庞大的船队,其中既有普通的战船,也有运输物资的船只。
这些船只虽然没有主力战船那么威武,但数量众多,远远望去,就像一片漂浮在江面上的乌云。
不过,它们并不会紧紧跟随主力战船,也不会在前期参与战斗。
它们的任务是在后期的关键时刻加入战局,成为压垮敌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那些运输船上,雷虎和他率领的一万禁卫军正静静地待着。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们从成都出发后,就一直待在船上,没有上岸一步。
对于这些习惯了陆地生活的士兵来说,长时间的船上生活无疑是一种折磨。
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旱鸭子,晕船、呕吐等不适症状让他们苦不堪言。
然而,夏军的伙食非常好,士兵们的身体素质也相当不错,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船上生活,大多数人都逐渐适应了下来。
尽管如此,当运输船终于在下游行驶了三十里后,悄悄地停靠在一个偏僻的码头时,士兵们还是感到如释重负。
喜欢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