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同时也要明白,过度依赖技术去大规模生产反季节作物,而不考虑土地的承载能力和自然的平衡,比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土壤板结、生态破坏,那便有悖于天道了。所以关键在于把握好度,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才是真正的顺应天道。”
晋常远:“你戴着佛珠可是信佛?如何看待佛道之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否顺应天道?”
云清微微一怔,随即平静地开口道:“我戴佛珠,并非信佛,只是将其当作一种警醒自身的物件。
佛道二教,皆为古老而深邃的信仰与哲学体系,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道教重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修炼自身以契合自然规律,达至长生久视、超凡入圣之境,如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佛教则重心性,强调通过对内心的修行,洞察人生的苦谛,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追求涅盘解脱,超脱生死轮回。
至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某种角度看,可视为一种顺应天道的表现。它体现了对人内心转变的一种宽容与期许,意味着无论曾经犯下多大的过错,只要能真心悔悟,放下恶念与恶行,便有获得救赎的可能。这与天道的包容、宽恕精神有相通之处,给予人改过自新的机会,让其回归正道,重新与善的力量相契合,从心灵的转变上顺应了天道中关于善恶有报、因果循环的法则,引导人走向善的方向,以达到心灵的救赎与解脱。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仅将其作为逃避因果的借口,而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去改变,那便不是真正的顺应天道了。”
晋常远与晋宴风对视一眼,晋宴风低下头,晋常远复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顺应天道?那杀人犯岂不是只需忏悔,还坐什么牢?”
云清沉思片刻后说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更多是从心灵与精神层面的一种说法呀。从佛法角度,它强调的是心灵的顿悟和忏悔的力量,意味着人若能彻底放下恶念,真心悔悟,便有获得精神救赎的可能。
但在现实社会中,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杀人犯触犯了法律,就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天道’体现。法律的惩罚能给受害者及其家属以慰藉,能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让人们明白行为的边界和后果。而罪犯在狱中服刑,不仅是接受惩罚,也是一个反思和改过的过程。这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不冲突,一个侧重于心灵的救赎,一个侧重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二者在不同层面发挥着作用,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晋常远叹了口气,“什么是佛,是否长生?是否脱离轮回?是否在极乐之境?罪孽深重者为何享此殊荣?你师父是怎么教你的?功德与业力,那业力缠身者成佛,他的业力去往何处?”
云清:“我只是说精神上的成佛,并不是他真能成佛,……”
晋常远:“云清,我告诉你,只要精神上成佛了,他就能成佛,他身上纵有无边业力也会被佛教接纳,你又如何看?”
云清:“嗯,佛道有别,我不是很清楚,师父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是恶人向善并不是简单的忏悔就行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违天道,违背自然之道……”
云清深吸一口气,继续有条不紊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我们道教的理念里,天地万物皆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便是自然之道。善恶因果,皆由自身行为所致,绝无半点含糊。一个人若作恶多端,即便突然宣称放下屠刀,内心的转变也绝非一蹴而就。”
她微微皱眉,神色认真:“修行是一场漫长且踏实的磨砺,要从日常的点滴言行做起,不断积累善德,修炼身心,才能逐渐靠近道的境界。反观佛教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此轻易地接纳罪孽深重者,让他们瞬间解脱,这与我们道教所秉持的因果循环观念大相径庭。”
云清目光坦然地看向晋常远,接着说道:“在道教看来,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业力也不会凭空消失。一个人若被业力缠身,唯有通过长期的自我修行,凭借自身的努力去化解,才能真正实现内心的安宁与解脱,而不是依赖于某个瞬间的觉悟就能摆脱一切。所以,这种说法确实违背了自然之道。”
晋常远:“那你刚才为何说顺应天道?”
云清微微一怔,很快便镇定下来,直视着晋常远的目光,言辞恳切地解释道:“宗主,我刚才所言的顺应天道,是从人性的转变角度去说的。放下屠刀,意味着一个人从恶念转向善念,这种内心的转变本身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天道有容,也希望众生能弃恶从善。
但我所理解的放下屠刀,并非只是口头上的忏悔,而应是有实际行动的改过自新。我当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天道中劝人向善、给予人机会的理念相符。可后来仔细想来,若仅仅是精神上的转变,就完全抵消了曾经犯下的罪孽和业力,无需承担任何现实的后果,这确实有悖于我所认知的天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顶级恋爱脑的觉醒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顶级恋爱脑的觉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