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延贞带着五百人,赶到青云阁密道处,便命人将已经填上的枯井重新挖开。也幸好,在填枯井的时候,没有完全填实,否则的话,他们想要挖开枯井,就要浪费很长的时间。
刘行举他们在城门下,和叛军展开激烈争夺厮杀的时候,厉延贞他们就已经,顺利的将枯井挖开。密道,再次显露了出来。
密道处于枯井底部。
当进入枯井之中,看到这条密道的时候,厉延贞甚至怀疑,张阳炎那个老家伙,还是没有说实话。
这条高约八尺,宽约三尺的密道,几乎能够容下两人,并排前行。这么大的工程量,绝对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恐怕,张阳炎他们,在数月之前,就已经开始做这件事情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张阳炎定然还是有所隐瞒。数月前就挖掘密道,定然不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
在密道内,行走了大概有将近半个时辰,厉延贞他们才算是看到出口。不过,还未出去,他们就看到出口处的火光。
等他们走出密道之后,不由的惊讶,熊熊燃烧的东城墙,就在他们眼前的不远处。这里居然是野猪坡,出口居然也是在城东外。
其实,厉延贞他们自己忽略了,在盱眙夜宴的时候,张阳炎就曾经交待过,城外的出口就在野猪坡。
也就是尉迟昭撤军了,否则的话,他们走出密道之后,定然会被叛军直接给围歼了。
在这个地方,如果叛军在的话,他们连藏匿的地方都找不到。
从地上杂乱的脚印,可以看的出来,叛军当时就在密道出口的位置上,对东城发起突袭的。
为什么,尉迟昭他们,没有进入密道试探,这是让厉延贞感到疑惑的地方。
五百人全部走出密道后,厉延贞他们灭掉了手中的火把。在东城的大火映照下,他们不是需要火光照路,而是需要想办法,隐藏他们的行踪。
厉延贞派出两伍,六个囚徒军在前边,顺着叛军返回城南的路线探查。他则率领五百守军,紧随其后五百步左右的距离。
赶到城南的时候,正是尉迟昭下令,猛攻城头的时候。城头上激烈的厮杀,厉延贞他们能顾清楚的看到。
“厉大人,再往前走的话,就到叛军视线之内了。我们接下来,怎么走?”
前边探路的囚徒军队正,跑回来禀报。
叛军大营的驻扎,厉延贞在城头上曾经看到过。
叛军大营依托一处坡地之上,后营直接建立在坡上。左右两翼,分别以木栅为寨墙,呈雁型展开。中军和前营,就在坡地下正前方建立。
厉延贞他们,从城东过来,正好直面叛军右营。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直袭右营。
不过,谨慎起见,厉延贞还是命令暂缓前进,亲自上前进行了查看。
他们向南潜伏了一段,直到接近坡地,才慢慢的向营地潜行过去。
此时,城头之上的厮杀,非常的激烈。叛军不仅成功的登城,而且将马行徼他们,已经逼迫到角落中,将刘行举他们,压迫在登城马道之上。
所以,这个时候叛军的注意力,大多都放在了城头的厮杀之上。
叛军大营之内,当然有留守巡视的兵士。从厉延贞他们这里看过去,就能够看到,右营木栅每两百步左右,都有兵士把守。其中,还有队伍不停地巡视。
看到这种情况,厉延贞有些举棋不定。右营虽然,看到的叛军兵士不是很多,却不敢保证,其中真实的情况。
“你们呆在这里,我近前看看。”
厉延贞对身边的守军吩咐道。
“大人,太危险了。还是让小人去,您在此等候就行。”
“不必争执,我们必须要保证,一次能够成功。否则,不仅我们会陷入重围,马大人和刘大人他们,也很难坚持下去。”
说完之后,厉延贞不给守军士卒反驳的机会,便弓腰悄悄的潜行过去。
在接近营地百步之内,厉延贞匍匐在杂草丛中,慢慢的向前爬行。很快,他就能够将右营的情况,尽收眼底。
走近之后,厉延贞惊讶的看到,在右营毗邻坡地的下方,居然是叛军的马厮。
虽说,江淮之地不盛产马匹,各地府兵却是有军马的。尉迟昭所部,有一支八百多人的骑兵。攻城骑兵无法施展,所以在出兵之时,八百多骑兵并没有全部出击。
此时,马厮之中大概有五六百匹军马,紧挨着马厮的几座营帐,应该是骑兵的营帐。
看到这些马匹,厉延贞的脑子里,就想到了战国时期田单的火牛阵。
他们虽然,无法神不知鬼不觉的,将这些马尾点着。但是,却能够想办法,将这些马给放出去。
受惊的马匹,是很难控制的。一旦这些军马,冲向叛军自己大营的话,定能将营地搅个稀巴烂。如此,他们再趁势突袭,定然能够有所建树。
心中有了计较之后,厉延贞就悄悄的退了回去。
返回之后,厉延贞从五百人之中,挑选出了二十个胆大心细之人。他亲自带着二十个人,潜伏到叛军马厮,将那些军马给放出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开局在生死边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