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使面色不变:"皇上误会了。我国军队调动,不过是例行操练。若贵国无可隐瞒之事,又何必如此惊慌?"
燕如烟站出来,沉声道:"例行操练为何选在我国边境?且刚好是在贵使来访之时?穆国的居心,昭然若揭!"
太后挥手示意众人安静:"特使,你方才所言通敌之事,可有确切证据?"
特使从怀中取出一封信件:"此乃贵国某高官与我国的往来书信,字迹真伪,太后娘娘可自行判断。"
太后接过信件,仔细查看后,脸色微变,随即恢复平静:"此信虽是我朝笔迹,但并无实证表明是何人所写。穆国若想借此挑起战端,未免太过儿戏。"
特使不动声色地收回信件:"太后娘娘明鉴。我国无意挑战,只是提醒贵国,内患未除,还需自省。"
"大胆!"张清风怒喝,"竟敢在我朝堂上放肆!"
皇帝抬手阻止了张清风的进一步动作,冷声道:"特使回去转告你们的国王,我大启自有国法,不劳外人费心。若穆国军队敢越雷池一步,必叫你们有来无回!"
特使微微一笑,行了一礼:"皇上言重了。我此番前来,不过是传达我王的关切之意。既然如此,在下告辞。"说完,他转身离去,背影里满是不屑。
特使一走,殿内顿时议论纷纷。燕如烟看向太后,发现她面色凝重,眼神飘忽,似在思索什么重大问题。
这时,叶如歌从殿外快步走来,附在燕如烟耳边低语几句。燕如烟眉头紧锁,向皇帝请示道:"皇上,臣女得到消息,宫中可能有内应正与穆国暗中勾结。恳请允许臣女彻查此事。"
皇帝点头应允,正欲详询,却见太后突然起身:"哀家身体不适,先行告退。"说罢,在宫女的搀扶下离去,脚步却比来时稳健许多。
待太后离去,殿内气氛稍微缓和。皇帝召集重臣密议,预防穆国可能的军事行动。燕如烟则与叶如歌悄悄退至偏殿,交换情报。
"你的情报网发现了什么?"燕如烟低声问道。
叶如歌面色凝重:"多位贵族确实与穆国有暗中往来,其中最活跃的竟是李家的残余势力。而且,我怀疑太后与此事也有牵连。"
燕如烟沉思片刻:"太后此番'昏迷',再加上对信件的反应,确实可疑。我用读心术感知过,她似乎在刻意隐瞒什么。"
正当两人密谈,一个阴冷的声音突然从身后响起:"燕大人果然聪慧,难怪能在朝中如鱼得水。"
燕如烟回头,只见朝中最阴险的权贵李无忌站在不远处,面带讥讽的笑容。他是李家的旁支,虽在李玄璋倒台后保住了性命,但一直被人怀疑与反叛有牵连。
燕如烟不动声色:"李大人有何见教?"
李无忌缓步上前,压低声音道:"燕大人不必惊慌。我只是想提醒你,皇上的统治恐怕岌岌可危。"见燕如烟面色一变,他继续道,"穆国此次来访,不过是开端。若燕大人聪明,应早做打算。"
燕如烟启动读心术,感知到李无忌心中的幸灾乐祸与隐藏的野心,但并未察觉直接的叛逆之心。她冷笑一声:"李大人此言何意?莫非也想步你族兄的后尘?"
李无忌毫不畏惧:"燕大人误会了。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朝臣,哪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是有些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穆国特使带来的那封信,太后为何如此紧张?燕大人难道不好奇吗?"
话落,他微微一笑,转身离去,留下燕如烟和叶如歌面面相觑。
"他想挑拨我们与太后的关系。"叶如歌低声分析。
燕如烟眉头紧锁:"但他的话不无道理。太后对那封信的反应确实可疑。我们需要查清此事。"
叶如歌点头:"我会命人盯紧李无忌,同时加强对太后身边人的监视。"
燕如烟思索片刻:"还需查明穆国军队的真实动向,以及——"她顿了顿,"璇玑图的秘密恐怕也与此有关。"
当天夜里,燕如烟被紧急召入皇帝的书房。皇帝正独自一人伏案疾书,见她进来,立即放下笔,面色凝重。
"燕爱卿,朕有要事相商。"皇帝直接开门见山,"穆国此次动作,绝非偶然。朕怀疑,他们是得到了内部消息,知道我朝刚平定内乱,正是最虚弱的时候。"
燕如烟点头:"皇上明察。臣女也怀疑宫中有内应,正与叶如歌调查此事。"
皇帝叹了口气:"非常时期,需用非常手段。朕决定加快改革步伐,先稳住民心。"他看向燕如烟,"你提出的减税政策,可以立即实施。"
"皇上英明!"燕如烟心中一喜,"减税确能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同时也能稳定民心。但臣女担忧,仓促实施,会否影响国库收入?"
皇帝神色坚定:"宁可国库暂时减收,也不能失去民心。你立即拟一道减税诏书,明日朝会颁布。"
燕如烟恭敬应下,正欲告退,皇帝突然压低声音问道:"燕爱卿,若——朕是说若,我朝真有内患外忧,你可有破局之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凤命凰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凤命凰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