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升,却驱散不了皇宫中残留的血腥气息。张清风的伤势暂时稳定,被抬往宫外休养,留下燕如烟独自站在宫墙下,望着远处天际的一抹红霞。
"张将军的暗箭,不会是李玄璋最后的手段。"燕如烟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抚过肩头的伤口。苏婉已死,李玄璋逃脱,但这场权力的风暴尚未平息。朝堂之上的暗流涌动,比她想象的更为复杂。
"燕大人!"叶如歌匆匆赶来,神色凝重,"皇上召集百官议事,请您立即前往大殿。"
燕如烟眉头微蹙:"这么快就召集百官?"
叶如歌压低声音:"李玄璋虽逃,但其党羽大多被擒。皇上想趁热打铁,彻底清算。"
"明白了。"燕如烟整理仪容,深吸一口气。战争的硝烟刚散,政治的厮杀已然开始。
皇宫大殿内,气氛凝重如铁。百官分列两侧,各怀心思,暗流涌动。龙椅之上,皇帝面色阴沉,目光如刀,逐一扫过群臣面庞。太后端坐一旁,神情莫测。
燕如烟步入大殿,立刻感受到无数道目光的灼热。她不动声色,静静站到自己的位置上,暗中运起读心术,探知周围人的真实想法。
"众爱卿!"皇帝突然开口,声音如雷贯耳,"昨夜叛乱,几乎颠覆社稷。苏婉伏诛,李玄璋虽暂逃,但已成丧家之犬。今日召集诸位,就是要彻查此案,将所有参与叛乱者,一网打尽!"
"皇上圣明!"群臣齐声应和,声音却参差不齐,透着几分惶恐。
燕如烟的读心术捕捉到诸多杂乱的思绪:有的惊慌失措,有的暗自庆幸,更有甚者,心中竟有一丝不甘与恨意。
"来人!将被捕的叛党一一带上来!"皇帝一声令下,殿外立刻传来一阵骚动。
十几名锦衣卫押解着七八位朝臣入殿,个个面如土色,衣衫不整。这些人多是李玄璋的心腹,平日里趾高气扬,此刻却如丧家之犬,瑟瑟发抖。
"跪下!"锦衣卫统领厉声喝道。
叛党跪成一排,额头抵地,瑟瑟发抖。
"你们勾结李玄璋,蓄谋叛乱,罪无可恕!"皇帝怒喝一声,"今日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啊!"叛党们闻言,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叩头如捣蒜,涕泪横流。
就在此时,燕如烟突然上前一步:"皇上,臣女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殿内霎时一片寂静。皇帝目光转向她:"燕爱卿但说无妨。"
燕如烟缓缓道:"这些人固然有罪,但若就此处决,恐怕更多的幕后黑手将永远隐藏在暗处。臣女建议,暂且囚禁审问,待查明所有内情后,再行定夺。"
一语既出,殿内哗然。群臣窃窃私语,有人面露赞许,有人却暗暗皱眉。
皇帝沉吟片刻,转向太后:"母后以为如何?"
太后面无表情,声音平静:"燕大人所言有理。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这些叛党,不过是李玄璋的棋子。真正的背后主使,才是最危险的。"
皇帝点头:"就依燕爱卿之言。来人,将这些叛党押下去严加审问,一定要查出所有同谋!"
"臣遵旨!"锦衣卫统领领命,押解叛党退出大殿。
燕如烟正欲退回原位,皇帝又道:"燕爱卿昨夜勇救朕于危难,功不可没。朕欲赏赐爱卿,不知爱卿有何心愿?"
殿内群臣纷纷侧目。燕如烟沉思片刻,缓缓道:"臣女别无所求,只盼大赦天下,安抚民心。"
此言一出,殿内再次哗然。
"大赦天下?此时下此令,岂不纵容宵小?"一位老臣忍不住出声反对。
燕如烟不慌不忙:"叛乱虽平,但民心惶惶。若能大赦,既显皇恩浩荡,又能安定人心。忠者自忠,奸者自奸,真正的叛逆之徒,自会在新的考验中暴露。"
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轻轻点头:"燕大人深谋远虑,不愧为朝廷栋梁。"
皇帝沉吟良久,终于颔首:"就依燕爱卿所言,传旨下去,大赦天下,以安民心。"
"皇上圣明!"群臣齐声应和,这一次声音整齐洪亮,透着几分敬佩。
"退朝!"皇帝宣布。
群臣鱼贯而出,大殿内只剩下皇帝、太后和燕如烟三人。
"燕爱卿留步。"皇帝突然开口,"朕有要事相商。"
燕如烟驻足,静待皇上发话。
皇帝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偷听后,才低声道:"燕爱卿,李玄璋一党虽被擒获大半,但朕总觉得,这场叛乱背后,还有更大的谜团。"
燕如烟心中一动:"皇上是怀疑...宫中还有内应?"
"不仅是宫中。"皇帝声音更低了,"朕怀疑,朝中还有更高层次的参与者。"
太后的表情微微变化,但很快恢复平静。燕如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细节,暗中运起读心术,试图探知太后的真实想法。然而太后心思缜密,竟能在某种程度上抵御读心术的探查。
"臣女明白。"燕如烟沉声道,"请皇上放心,臣女必将查个水落石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凤命凰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凤命凰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