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衙役们个个昂首挺胸,脸上写满兴奋与自豪,饶有兴致地看着这热闹场景。
他们的内心深处,对他们的县令和东方瑾满是骄傲与感激之情。
自从瑾姐儿到访县衙后,灵安县便好事不断。
衙役们手中的俸禄不仅开始按月准时发放,数额更是比从前多了好几倍。
他们的家属与亲戚,也都被县令大人优先安排到北郊的“开发区”。
这里有砖窑厂、水泥厂、自行车厂,外围还设有榨油厂。
听说新厂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他们村里的人都满心期待,翘首以盼,憧憬着能在新厂谋得一份差事,日子越过越好。
昨天县令大人还给他身边的阿北说,现在自行车厂新研究出一款三轮车。
还听说这三轮车和自行车一样,不仅能骑还能拉货。
只可惜,这三轮车没有以旧换新的政策。
“这玉米种植法当真和咱以前种庄稼不一样?”一个皮肤黝黑、满脸皱纹的老农,磕了磕烟袋锅子,皱着眉头问道。
这几天正好是种植玉米的时候,县令大人搞这么一出,能信吗?
他身旁的年轻人眼睛紧紧盯着布告,一边看一边说:“李大爷,您瞧,上面说这新种植玉米法,株距行距都有讲究。
这行与行之间得保证通风透光,这样结出来的玉米棒子才大呢!
这上边写的清清楚楚,说的跟真的一样,县令大人说的肯定不会有错。”
说着,眼中满是新奇与期待。
衙役赵听着他们的对话,笑道:“这个千真万确,我可是亲眼所见。
你们要是不信,可以亲自去西郊的小万村那边看看。”
“差爷,是真的吗?”
有个男子壮着胆子问:“差爷,我听平安酒楼里的人说,原来唐老爷的那片地种的小麦产量高达千斤,是不是真的?”
衙役李得意洋洋的说:“那还有假?咱们几个可是亲自去参加了收割小麦的……”
只是,县令大人带着他们去的时候,人家地里的麦子快收割完了。
这时,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书生扶了扶头上的方巾,摇头晃脑地念道:“新种法需深耕土地,施足底肥……”
周围的人听得似懂非懂,纷纷露出疑惑的神情。
一位大娘忍不住开口:“这深耕是多深呐?俺们这些泥腿子,哪懂这些文绉绉的话哟!”她的话,引起众人哄笑起来。
另一边不远处,县衙门口排起了长队,都是来领取新玉米种子的百姓。
队伍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时不时发出一阵笑声。
“听说这新玉米种子可金贵着呢,是皇上派人从远远的地方寻来的。”一个小伙子兴奋地说道。
他身旁的大叔撇了撇嘴:“再金贵,不也是种在土里长出来,能有啥不一样?”
话虽这么说,可大叔的眼神里还是透露出一丝期待。
好不容易排到了领取种子的窗口,一个小吏站在那里,高声说道:“大家听好了,每户按人头分配种子,拿回去可得好好种,这可是皇上的心意!”
一位大嫂满脸笑容,小心翼翼地接过种子,嘴里念叨着:“多谢大人,多谢皇上!俺们一定把这玉米种好。”
人群中,既有对新种植法跃跃欲试的年轻人,他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憧憬;
也有满脸担忧的老人,害怕新方法太复杂,自己种不好。
但无论如何,每个人手中捧着的玉米种子,都承载着他们对未来丰收的期望 。
灵雾村
村中的老槐树下,一帮村民正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玉米种植的消息。
村里还有好多人家没有去顾城霖家领玉米种子。
这些人都是还都揣着怀疑的状态。
林氏一族的一个小伙子林宇满脸兴奋,扯着嗓子喊道:“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
听说那玉米产量高,要是种好了,往后咱吃饭可就更不愁啦!
我可是跟着林裕哥去城霖哥家的后院看过,那玉米长得跟我的小臂一般长。”
边说,边举着胳膊比划着,这可是林里正交给他的任务。
只要他完成了,不仅有五斤芝麻酱的奖励,还有五斤小麦种子的奖励。
一旁的许辉的媳妇连连点头,笑着回应:“是啊,是啊,我家那口子已经打算去城霖家领了种子,就盼着今年多种些。”
孙氏一族的孙大爷,磕了磕烟袋,慢悠悠地说:“咱灵雾村虽说一直靠种地为生,可这新东西说不定真能带来新变化,看来今年有盼头咯!”
孙大娘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补充道:“我都跟孙二家的商量好了,到时候一起按新法子种,互相帮衬着。
我家还打算把村北那边的旱地也种上玉米。”
人群中不知道谁突然提了一嘴:“也不知道顾家那一家子人咋想,竟把城霖这个香饽饽逐出宗族。”
“谁说不是呢,瞧人家那一家子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红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古代当后妈,带着全家致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在古代当后妈,带着全家致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