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粮队是怎么护粮的,又遇到些什么危险,远在千荒山的杨明汐一点也不知道。
几日后,张大人在清水县府衙传唤了杨明汐。
这一次,府衙内多了几位本地的乡绅和商户代表,皆是对商业街之事颇有见解之人。
张大人看着众人,朗声道:“今日请诸位前来,是为新商业街新址之事。这位陆夫人,以优良稻种为交换,欲参与讨论,大家不妨畅所欲言。”
一位年老的乡绅率先开口:“这商业街新址,当选在交通便利之处,最好在府城中心,如此货物运输方能便捷。”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杨明汐听后,起身道:“老先生所言极是,但依民妇之见,除了交通,还需考虑周边人口密度。
若周边村民稀少,即便交通便利,又有谁来光顾商铺呢?”
众人听了,觉得有理,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又有一位商户代表说道:“我觉得还得考虑地价,若地价过高,我们商户难以承受,这商业街也难以繁荣。”
杨明汐接着道:“这一点也至关重要。不过,草民以为,可划分不同区域,针对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商户设置不同地价区域,如此既能满足各类商户需求,又能合理规划商业街布局。”
张大人听着杨明汐的话,暗自点头,心中对她的见识颇为赞赏。
讨论持续了整整一日,众人各抒己见。
杨明汐的许多观点新颖且实用,给众人带来了新的思路。
最终,张大人综合各方意见,心中对新商业街新址已有了初步规划。
事后,张大人单独留下杨明汐道:“陆夫人今日所言,令本府受益匪浅。
这稻种之事,本府决定与你交换。
待新商业街规划确定,本府定会先给你过目。”
杨明汐大喜,再次行礼道:“多谢大人信任,民妇定当协助大人,让新云府商农皆兴。”
于是,杨明汐开始传授移栽之法。
她先教众人如何选种,要选那些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稻种。
而后又讲了育秧的要点,何时播种、如何控制温度湿度等。
等到秧苗长到合适的高度,便到了移栽的时候。
杨明汐亲自示范,如何起秧、如何插秧,间距多少最为合适。
此后,新云府按照新的规划开始筹备新商业街建设,而杨明汐的稻种也在新云府的田间播撒开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商业街日渐繁荣,成为了新云府的商业中心。
而那耐旱高产的稻种也喜获丰收,百姓们的生活愈发富足。
杨明汐与张大人的这次交换与合作,也成为了新云府百姓口中传颂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新云府的发展而努力。
张大人也会换上粗布麻衣,跟着众人一起下田劳作。
百姓们见知府大人都如此用心,也都鼓足了干劲。一时间,田间地头都是忙碌的身影。
这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有一次,突然遭遇了一场暴雨,刚移栽好的秧苗被冲得七零八落。
众人皆慌了神,张大人也心急如焚,又找来了杨明汐。
杨明汐却镇定自若,她指挥众人赶紧排水,将被冲倒的秧苗重新扶正、补栽。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稻田里的秧苗茁壮成长。
到了收获的季节,只见那稻穗沉甸甸地低垂着,一片金黄。
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对张大人和杨明汐感恩戴德。
张大人望着这丰收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这不仅是一次农事的成功,更是他为官生涯中为百姓做的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而唐家航,也因为这一次的牵线搭桥,在新云府百姓心中留下了好名声。
此后,移栽水稻之法在新云府广泛传播,百姓们的生活也愈发富足起来 。
这些都是后话。
时间一晃来到了除夕。
除夕这天,天色微亮,杨明汐便将作坊、商业街和庄子里的事务都暂时安排妥当,回到了家中。
家中早已张灯结彩,焕然一新。
商业街和美容院都已经关门,大家都回到了千荒山。
在张稻香的主导下,大家正忙着贴春联、挂年画。
春花的母亲在厨房中指挥着厨娘们准备年夜饭,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杨明汐走进厨房,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温暖。
陆父的小院里,陆母正在准备年夜饭。
杨明汐过来看望二老时,就看到了这一幕,笑着走上前去,轻声道:“娘,您歇一歇吧,这些事让下人去做就好。”
陆母转过身,微笑着看着她,眼中满是慈爱:“一年到头,就盼着这一天能一家人整整齐齐地吃顿团圆饭,本以为今年可以实现了,没想到还不如往年,我亲自做,心里才踏实。”
杨明汐点了点头,伸手帮陆母择起菜来。
婆媳俩一边忙碌,一边闲聊着家常,厨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后一直在种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后一直在种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