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婉清的善举并非一帆风顺。有些达官贵人认为她的行为破坏了原有的规矩,甚至暗中阻挠。他们觉得婉清这样做是在拉拢民心,对他们的地位构成了威胁。但婉清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巧妙地化解了一次次的危机。
一次,有官员在朝堂上弹劾相府,说婉清的所作所为是越俎代庖,有干政之嫌。婉清得知后,坦然地向皇上进言。她表明自己的初心只是为了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百姓,相府的繁荣离不开百姓的支持,如今相府有所盈余,理当回报百姓。皇上被婉清的真诚和大义所打动,不仅驳回了弹劾,还对相府的善举表示赞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婉清的努力渐渐有了成效。京城的百姓们对相府感恩戴德,街头巷尾都传颂着婉清的美名。相府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如日中天,成为了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的代表。
而婉清,她依然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着。她继续寻找着能够让相府为国家、为百姓做出更多贡献的方式,她的眼神中永远充满着坚定和希望,仿佛她的心中有一团燃烧不尽的火焰,能照亮京城每一个阴暗的角落,温暖每一个贫苦之人的心。
在婉清的努力下,相府的威望越来越高,可这也引来了邻国的关注。
邻国一直对本国虎视眈眈,看到相府在百姓中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便想利用这一点来制造混乱。他们暗中派遣奸细混入京城,散布谣言说相府设立学堂和医馆是为了扩张势力,意图谋反。
谣言如野火般蔓延,京城中开始出现一些不安的声音。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对相府产生怀疑,相府门前也时不时出现一些寻衅滋事之人。婉清深知这是有人蓄意为之,但她并不慌乱。
她一方面让相府的侍卫保持克制,不得与百姓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她决定主动出击。婉清邀请了京城中有名望的乡绅、文人以及一些曾受相府恩泽的百姓代表到相府一聚。
在相府的大堂内,婉清诚恳地向众人解释相府的初衷。她带着众人参观学堂,让大家看到孩子们在学堂里认真学习的模样,看到那些穷苦孩子脸上因为有了读书机会而洋溢的希望;她又领着众人走进医馆,目睹大夫们忙碌地救治病患,那些被病痛折磨的百姓得到救治后对相府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代表们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他们纷纷表示愿意相信婉清,愿意为相府澄清谣言。于是,他们在京城中自发地宣传相府的善举真相,那些被谣言蛊惑的百姓也渐渐清醒过来。
可邻国的阴谋并未就此罢休。他们又在两国边境制造事端,诬陷相府勾结边境势力,想要挑起两国战争。
婉清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决定亲自前往边境调查真相。相府众人都十分担忧她的安危,但婉清心意已决。她带着几个忠诚的侍卫踏上了前往边境的路途。
在边境,婉清发现了邻国故意留下的伪证和一些被收买的证人。她小心翼翼地收集证据,同时安抚边境的军民,告诉他们相府一定会还自己清白,也不会让边境百姓陷入战火之中。
经过一番艰难的调查,婉清终于掌握了邻国阴谋的关键证据。她快马加鞭回到京城,将证据呈递给皇上。皇上龙颜大怒,对邻国这种阴险的手段十分鄙夷。
皇上派遣使者带着证据前往邻国,严厉警告邻国停止这种恶意的诬陷行为。邻国见阴谋败露,只得收敛。
经此一役,婉清和相府的名声更加响亮。不仅本国百姓对相府更加敬重和信任,就连其他国家也知晓了婉清的智慧和相府的清正。
婉清回到京城后,继续投身于改善民生的事业。她开始关注京城的水利工程,因为她发现每到雨季,京城的一些低洼地区就会遭受洪涝之灾。婉清召集了能工巧匠,共同商讨治理水患的方案。
在她的努力下,一项庞大的水利工程开始动工。婉清亲自到工地视察,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她还设立了奖励制度,对那些在工程中有突出贡献的工匠给予丰厚的奖赏。
随着水利工程的逐步完工,京城的水患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百姓们对婉清和相府的感激之情愈发深厚,相府也真正成为了京城乃至整个国家的中流砥柱,而婉清的名字也被载入史册,成为人们口中传颂千古的传奇女子。
随着婉清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她成为了众多女子敬仰的对象,也吸引了许多有志之士前来投靠相府。相府一时间人才济济,婉清意识到这是相府能为国家做更多大事的好机会。
她开始关注农业的发展,深知粮食乃国之根本。婉清组织府中的谋士和一些有经验的农夫,编写了一本详细的农书。这本农书不仅包含了传统的农耕技术,还融合了一些新的灌溉、施肥和选种方法。
为了让这本农书能够广泛传播,婉清请求皇上恩准,让官府出资印刷,然后分发到全国各地。同时,她还在相府的田庄里设立了农业试验田,邀请各地的农夫前来学习新的耕种技术。许多原本贫瘠的土地在采用了新的耕种方法后,产量大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相府嫡女重生开启了抄家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相府嫡女重生开启了抄家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