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风放下茶杯,神色郑重道:“农民造反大多是为了温饱生存,缺乏长远规划和明确目标。
例如你心中的那个白莲教,他们从唐朝开始就在造反,宋,元,明就没消停过。
唐朝时,他们帮着安禄山史思明造唐朝的反,宋朝时他们帮着蒙古人造宋朝的反。
蒙古人灭了宋后,他们又开始造元朝的反,元未农民起义的时候,很多农民军的队伍里就有他们的白莲教的人。
可等太祖朱元璋灭了元朝,建立了大明之后,他们又开始造大明的反,那白莲教好像天生就是为造反而成存在的。
可为什么他们造了上千年的反,依然没有一次能够成功?
原因就是他们仅仅是为了造反而造反,并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他们并不知道如果造反成功之后,自己该做什么。
而且他们的队伍纪律性极差,烧杀抢夺那是家常便饭,根本不管是官兵还是百姓他们都抢。
他们不但纪律极差,还特别容易腐败变质,一旦稍有点点成就,便开始贪图享乐,内部争权夺利,纷争不断。
再者,他们缺乏优秀的人才和战略眼光,他们的手段就是利用封建迷信,到处招揽信众。
然后鼓动信众,跟着他们一起闹事,别的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他们造了一千多年的反,依然是乌合之众。
你若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克服上面这些问题,造反要有自己的纲领,更要知道自己造反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才算成功。”
李鸿基听得入神,不住点头:“恩公说得对,鸿基以前从未想过这些。只是如今我手下都是些穷苦百姓,该如何改变?”
程风微微一笑:“你可选拔有才能之人,加以培养,制定严格的纪律和赏罚制度。同时,要有明确的纲领,让百姓知道为何而战。”
李鸿基眼睛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多谢恩公指点,鸿基定当铭记于心。日后若有机会,定不负恩公所望。”
程风笑笑:“说到纲领,我问你个问题,你可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农民总是没饭吃?”
李鸿基挠了挠头,思索道:“草民在边军里混时,听上官说过,因为皇帝昏庸无道,才引来天灾不断,庄稼收成又不好,再加上官府赋税太重,百姓实在难以维持生计,这才没有饭吃。”
程风点头,接着引导:“你听到的这些都是那些当官的灌输给你的错误思想,明明是他们在下面无恶不作,却把自己做坏事的罪过全部扣在皇帝头上。
北京的那个小皇帝能知道什么,一辈子就只见过巴掌这么大的天。他所听到的,所看到的,都是那些大官愿意让他看到的。
凡是那些大官不愿意让他知道的事情,他连一个字都听不到,那小皇帝就是一个眼瞎耳聋的傀儡,他那紫禁城内的事情他都不能完全搞清楚,别说紫禁城外面了。
崇祯元年陕西就有人造反,那小皇帝直到今年才知道,全天下的官员干了坏事,都会说是皇帝让他干的,反正你也找不到皇帝对质真假。
所以不要相信当官的说什么皇帝昏庸无道,不顾百姓死活的鬼话,真正不顾百姓死活的,就是这些官僚士绅。
把所有的缺德事都扣在皇帝的头上,那只是他们盘剥百姓,欺压百姓的借口而已。
百姓吃不上饭的根本原因,不是皇帝昏庸无道,而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在少数权贵和地主手中,农民没有足够的土地耕种,要承担大量的赋税,自然就没饭吃。
农民无地可种,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承受高额地租,若在平时风调雨顺的,交了地租之后,多少能剩上几口吃的,紧紧裤裆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可是一旦遇到天灾,粮食减产,交了地租就没有剩下的,农民除了饿死就没别的路可走啦。”
李鸿基恍然大悟,握紧拳头道:“恩公所言极是,如此看来,我等若要让百姓有饭吃,便要解决土地问题。”
程风赞许地点点头:“对,就是要解决土地问题,可是你知道,土地大量集中在少数权贵和地主手中里,你可想过,如何才能从他们的手里把土地拿出来?”
李鸿基咬咬牙:“直接找他们要,他们肯定是不愿意给的,只有把他们都杀了,土地自然就出来了。”
程风笑笑:“对,你很有悟性,百姓挨饿的根本就在这里,有地主在,你们就不可能有饭吃,你们想要有饭吃,就得把地主士绅全清理干净。”
程风又提醒道:“你要造反可不能盲目的瞎造,你要知道你造反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
就是我跟你说的造反要有一个纲领,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但凡没有政治纲领的造反,从来就没有人成功过。”
李鸿基听得似懂非懂,他好奇的问:“太祖造反的时候,他的纲领是什么?”
程风笑笑:“太祖的政治纲领很简单,就八个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