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言之甚是。传我军令,斥候多遣,察刘武周部动向;各部缘河谷潜行,不得暴露行踪。”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夕阳余晖洒在黄河上,波光粼粼,仿佛为大军铺就一条金光大道。
从沿着河谷隐秘行进的这支唐军上头,转向东北方向,掠过黄河、掠过定胡渡口、掠过吕梁山脉,在夕阳的余晖下,从定胡县、离石县,一直向东北,约三二百里外,便是晋阳城所在。
城内实在被烧杀掳掠地不成样子,嫌兵士掳掠和城中士民日夜不息的哀嚎与哭泣声音扰耳,刘武周断断续续的,统共只在晋阳宫城住了三四晚,大多时候,他宁愿都住在城外大营。
就在李世民、李道玄、殷开山等那番话后的第二天下午,一道军报呈到了刘武周案头。
军报上书:“李世民统唐军主力,围攻昌宁,攻势甚猛,李善道分兵五千往援。”
杨伏念听军吏念过这道军报,大喜,高兴地祝贺刘武周:“恭喜陛下,唐军果是先攻汉军!陛下坐山观虎斗之欲,已得成矣!且等时日,待唐、汉两军俱伤,河东将尽为陛下有之!”
刘武周亦是满面喜色,摸着胡须,哈哈大笑,说道:“河东诸城,数晋阳最坚,晋阳城且邻着雁门等郡,唐军如先来攻我,一则,难以胜我,二则,汉军一旦北上,它就有可能陷入腹背受敌之境,李世民先攻汉军,实在朕料中!”瞥见帐中一人,这人头发编成数条长辫,垂至腰部,辫尾系着金银珠饰,耳上带着金耳坠,穿窄袖胡袍,腰围蹀躞带,下穿长裤,足着尖头长筒靴,腰悬镶着宝石的弯刀,笑声略收,转与此人说道,“设大人,你以为如何?”
却此人除了衣饰一副突厥人打扮,其余言行举止皆显汉人风度,正是突厥始毕可汗派到刘武周军中的督护郁射设。仍如前文所述,“设”是突厥人的官职,仅限可汗的血亲能够担任,郁射设的父亲是始毕可汗的弟弟,在突厥贵族中,他的地位很高,其人在突厥的一众贵族子弟中,亦有才干,颇有军略之能,也所以,被始毕可汗派在了刘武周处。
闻得刘武周询问,郁射设微微颔首,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话,说道:“可汗高见,唐军此举,确在预料之中。不过以俺之见,既然唐军已先攻汉军,可汗似宜不应只是坐视。介休、灵石,至今尚未攻克,何不趁此良机,可汗增兵派援,一举夺下介休、灵石?如此一来,既可巩固晋阳,又可候唐、汉两败俱伤之后,即刻便能得从灵石南下,乘势进取临汾、绛郡诸地。”
刘武周瞧了几瞧郁射设,尽管他还是想等汉军、唐军两败俱伤后,再大举南下,——那个时候,无论打介休、灵石,抑或卷取河东中部、南部,岂不都会更加轻易?只是到底郁射设的地位不同,他的建议不可不表示尊重,沉吟片刻,点头说道:“大人所言极是!这么好的良机,是不可只唯坐视。”令杨伏念等,“便按设大人之议,增兵介休,令寻相、尉迟敬德,昼夜兼攻,务必尽快拿下介休。介休克后,即取灵石!争取旬日内,将此两城攻陷。”
……
因为刘武周部在晋阳的主力各部,近来掳掠不止,军纪涣散,集合、调派人马颇为不易,增派给寻相、尉迟敬德的万人援军,用了三天,才到至介休城下。
援兵到日,尉迟敬德正因刚刚出现的一个敌情变化,感到奇怪。
却这万人步骑援兵的主将是张万岁。
尉迟敬德出迎,与他道上相见,寒暄过后,张万岁瞧出了尉迟敬德像有心思,就问道:“将军眉头不展,如有所虑。敢问将军,可是担心完不成圣上令将军攻取介休、灵石的令旨?”
“介休所以到现在未下,兵力不足之故。今得将军援至,最多五日,就能将介休攻下。圣上令旨,俺并无完不成的担忧。不过,俺确实有一疑虑。”尉迟敬德说着,回顾望向汾水对岸。
对岸百里外,是西河郡的郡治隰城县的县城。
张万岁顺着他的目光,问道:“隰城?”
“适得军报,隰城似有异动,一部打着张纶旗号的兵马,出城而东,向汾水西岸而行,观其举动,好像是来增援介休。”尉迟敬德皱着眉头,抚摸虬髯,说道。
张万岁不明白尉迟敬德的疑虑何在,笑道:“将军,这有何可疑?敌军增援,本是常事,况张纶不是已经援过介休一次了?将军围攻介休多日,城已摇摇欲坠,张伦再援,何足为奇?”
“不然。”尉迟敬德摇头说道,“正如将军所言,我部围攻介休已有多日,张伦在此期间,总计只派过一次援兵,并且上次他所派的援兵规模不大,很明显,他是打算以主力固守隰城。却这时,突然增援东进,还是他亲自统领,这般一改旧态,以俺看之,恐怕他是别有图谋。”
张万岁呵呵笑道:“敢问将军,以为他有何图谋?”
“俺思之再三,咂摸不出,亦正因此,愈觉可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