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刻,天边终于赢拉了一束微弱的光明。
嬴望把蒙克的人头挑在马朔上开始向着匈奴大营南边冲,一边冲一边大喊:“你们的大汗死了!蒙克已经死了。”
后边的战斗可想而知,在天亮还是看不到大纛的时候,整个大营的匈奴开始逃走,没有战马的开始跪地投降。
他们接受了匈奴人的投降,没错,没有杀俘,这是这几年的政策,开始流行匈奴人奴隶了。
只是匈奴人长相怪异,肤色太黑,大秦的贵人们还是不怎么喜欢,于是大批的匈奴人成了中低层穷人的奴隶,给他们打理田地喂养牲口。
现在嬴政已经在着手废除汉人奴隶了,只是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步到位,所以他制定了严格的汉人为奴政策,违反那不好意思了。
可是外族人就宽松很多,基本上不会问你怎么来的,也不会在乎外族人奴隶的死活,所以虽然很多贵族不喜欢,可是因为便宜还是或多或少的拥有一些外租人的奴隶。
而秦人奴隶,只要主人同意,官府就必须给其办理户籍资料,给与田地,并且提供种子,住所等。
这也是这几年大秦人口增加的一个重要来源。
匈奴人大营被彻底占领,光是收获的马匹就有四万余,这些很多都比军中的一些战马还要精良。
战场缴获现在的分配也是不一样的,所有缴获主战的军队可以拿走一成,剩下的才会被运回咸阳,不像从前所有收获都要先给咸阳,给自己做少完全看大王的心意。
很多朝臣也反对这个政策,可是在嬴子楚的强硬下还是坚持了下来。
缴获不只是战马,粮食,物资,还有人,也就是降兵。
他们虽然不能把这些匈奴人养在军营,可是会有专门的人帮他们运回去,所得收货依然有一成是他们的,他们紧紧是需要传军报回去,等待咸阳命令就行。
当然其实也不用他们,现在军队中已经有了监军,也可以叫做书记官,因为他们并没有任何的权利,只是需要如实记录大军的动向和斩获这些就行了。
至于真不真会不会被军队的军官收买,这个无所谓,毕竟高层将令都知道黑冰台的存在,如果想在他们手底下玩花样,那后果就要自己承担了。
这些军队的改革是嬴政提出来的,嬴子楚只是把他们加以完善。
虽然朝中很多人反对,可是自从尝试以后,大秦的战斗力提升了很多,不过也不知道是铠甲兵器之利还是这些政策的刺激罢了。
嬴政要把大秦的锐士经营成对赢氏最忠心的人,这样就不会害怕大秦二世而亡。他相信项羽再是能打,他不信就是区区800人,真的能够接二连三的战胜拥有无敌战心的大秦军队。
可是要维持大秦军队的战斗力,制度是一定要制定下来的,既然自己的儿孙靠不住,那就靠制度。
战场的一切都按照蒙敖的设计进行着,逃走的匈奴兵不足两万,还不是朝着一个方向逃的,西边压力大一下足有近万人,可是西边也是有三个营镇守,足有一万五千人,还是以逸待劳,输的话这三个营主将可以直接马革裹尸了,这也许是最好的归宿。
现在要考虑的无非就是能够拦截下来多少人罢了。
果然,三天后大营中有快马冲进来,三个方向有都是一场小胜,受降近万人,逃走不足五千,其余皆斩首。
这也是这几年大秦将领的一种默契,一张战斗分成几段来打,这样斩获就可以尽量多的截留一些,其实也没有多多少,而且无伤大雅,嬴子楚发现的时候跟嬴政商量,嬴政只是淡淡一笑:“只要战争能给秦人带来实际好处,那么征战之心就永远不会被浇灭!”
来自后世的他太明白利益的重要性了,只要有实际利益,哪怕战场再是凶险,依然会有很多人主战。
就像这次一样,朝堂众人并不惧怕赵国的三十万大军,怕的只是赢氏不能再赢了,不然嬴子楚在朝堂上的话语权就更加无法撼动,这才是他们阻止嬴子楚亲征,甚至为了这个目的不惜不打这场战争的原因。
半个月后,军报传至咸阳,整个咸阳除了民众并没有显得太过兴奋。
一是不过几万人而已,对比之前秦国的对外战争,不管战死还是斩获,动辄就是十万起步。还有一个原因,这是国丧期间,嬴稷还在薪年宫停放着呢,大家还是收敛一点的好。
最后,经过商议,一切照旧,可是嬴政提出了筑成的提议,要利用降兵筑起一座城池。在嬴政看来,现在的大秦往北推进的太近了,跟厚实王朝远远无法比较。
别说呼和浩特这些北边的地方,就是黄河拐弯的河套平原都没有看到,要知道河套地区可是后世王朝和草原游牧民族争夺的重点,谁占领了这里,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可是最后珍格格朝堂都在反对,理由很多,虽然大多是一些扯淡的理由,可是一些也是很正当的。
比如说,现在大秦南征还在继续,北边匈奴不时侵犯,更有消息赵国举兵三十万攻打上党,严格上来说,大秦已经陷入三线作战了,如果这个节骨眼上还要筑成,那么城小了对于威慑匈奴意义不大,大了那就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这样的消耗不亚于一场大战,那样大秦等于又多了一处战线,大秦就是体量再大也是难以为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的大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的大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