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了,赵高就等到了出头之日。
他不但私自藏匿皇帝临死前下的诏书,还谋划秘布不发布皇帝死亡的消息,并把此作为自己掌握权力的筹码。
在赵高的导演下,丞相李斯终于被拖下了水,成为赵高的帮凶。
如果丞相李斯有点历史责任感,多点牺牲精神,少点既得利益私心的话,那么如今的历史肯定改写。
因为李斯不是傻子,他也想像赵高一样在肮脏政治、集团里分一分天下,创一番自家的业绩,
可是他想不到“害人即害己、帮凶就是灭自己”的道理,若干年后,李斯死于赵高之手。
阴谋就是双刃剑,来回反复都能杀人。
赵高之所以想除掉李斯,主要是因为他想当“副皇帝”,已经用不着李斯这个废物了。
虽然胡亥是正皇帝,但只是挂名皇帝,而副皇帝赵高才是真正的真皇帝,挟天子令诸侯,比当皇帝更有权力。
胡亥当皇帝,赵高这个“副皇帝,”其实又称之为太上皇,一方面胡亥年龄不大经验不足,第二赵高是胡亥的老师,长期以来教给胡亥的都是一些没有用的东西。
这些全都是洗脑的东西,不是把脑子洗清爽,而是越洗越糊涂。所以胡亥执政就应了“亡秦者胡也”的谶语。
比起老皇帝来说,胡亥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胡亥不喜欢听真实消息,比如社会发生动乱和老百姓造反,比如苛捐杂税“猛子虎”和官逼民反,以及所有反秦的负面消息,一律停止汇报,违反者一律杀头。
所以在秦二时时,不可能有丝毫的言论自,由,就是正常的内参也不能有,所有的言路一律堵塞,皇帝不需要,国家也不需要。
天下局势不好的时候,赵高眼里开始容不得胡亥这粒沙子时,就命令女婿咸阳令阎乐提刀杀死胡亥。
临死前,胡亥是多么想活命呀:想当王,不成;想当万户侯,不成;想当平民百姓也不成,就是想要他的人头。
胡亥死了,其悲剧命运已经结束,终于应验了“亡秦者胡也”的一语成谶。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赵高,是不是可以放心当实名皇帝呢?
赵高知道自己的阴谋是无法变成阳谋的,就寻思找人顶替,思索再三,终于找了一个公子婴继续当挂名皇帝,称秦王。
公子婴站出来杀了赵高,然后投降刘邦的起义军,后来项羽又杀进,子婴之命就不久了。
靠阴谋起家的赵高,最后也死于阴谋,弑君夺位终 不得善终
李斯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几乎成了太上皇。
羽翼已丰的他,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
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说:“臣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
胡亥虽然糊涂,但是鹿是马还是分得清。
他失声笑道:“丞相错了,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
赵高板起脸,一本正经地问左右大臣;“你们说这是鹿还是马?”
围观的人,有的慑于赵高的淫威,缄默不语;有的惯于奉承,盲说是马;有的弄不清赵高的意图,说了真话。
胡亥见众口不一,以为自己是冲撞了神灵,才会认马为鹿,遂召太卜算卦,太卜道:“陛下祭祀时没有斋戒沐浴,故至于此。”
胡亥信以为真,便在赵高的安排下,打着斋戒的幌子,躲进上林苑游猎去了。
秦二世一走,赵高便将那些敢于说“鹿”的人纷纷正法。
那时,此刻的咸阳城外,已到处卷起了亡秦风暴。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义军以更加迅猛的势头继续战斗。
秦二世三年巨鹿一役中,秦军主力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精锐尽失,大将王离被擒。
章邯求助不成,恐朝廷降罪,率12万大军投诚。
六国旧贵族见机纷纷自立为王,并力西进。刘邦带着数万兵马迂回进入武关,攻克咸阳,他派人暗中与赵高联系,希望赵高能作内应。
赵高担心胡亥知道后祸及自己,便称病不上朝,私下里暗算着趁乱夺位之事。
由于秦的力量已大为削弱,子婴即位后,只得取消帝号,复称秦王。
子婴早在当公子期间,就已耳闻目睹了赵高的种种罪行;现在被赵高推上王位,知道自己不过乃是一个傀儡而已。
在举行登基典礼时,赵高便派人来请子婴接受王印,正式登基。
子婴推说有病,不肯前往。
赵高无奈,只得亲自去请;等赵高一到,宦官韩谈眼疾手快,一刀就将他砍死了。
子婴随即召群臣进宫,历数了赵高的罪孽,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赵高一世大奸臣,弑君夺位终 不得善终,已经盖棺论定了;
躲在马车里面的王大帅跟副官突然听到外面没有了打斗声音,出来一看,在后面收拾残局的四位道长看到眼前打斗的场面,迅速出手制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民国道长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民国道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