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反对的官员们言辞激烈,情绪激昂,他们坚定地扞卫着祖宗之法和正统观念,与张璁、桂萼等人形成了激烈的对立。
而李初玄却在一旁保持沉默,只是微微垂首,神色凝重。
朱厚熜眼见场面即将失控,赶忙看向李初玄,他见李初玄不语,便问道:“镇北侯,为何沉默不语?可有何顾虑?”
李初玄缓缓抬起头,拱手道:“陛下,大礼仪之事,关系重大,臣一时不敢妄言,尚需深思熟虑。”
朱厚熜微微皱眉,道:“朕知此事艰难,但朕心意已决,镇北侯当放下顾虑,为朕出谋划策。”
李初玄沉默片刻,道:“陛下,大礼仪之争,臣以为当谨慎行事,权衡利弊,不可操之过急。”
朱厚熜面色一沉,道:“朕岂不知此事艰难?但朕为天子,当为父正名,以全孝道。镇北侯若再无良策,便退下好好思量吧。”
李初玄无奈,只得退至一旁。
小皇帝生气了啊。
可惜,对自己没啥用,李初玄可不吃这一套。
朱厚熜面色阴沉,他没想到一向与自己一条心的李初玄竟然没有帮着自己说话,刚欲再说几句,只听见朝堂之上一声大喝。
“陛下此言谬也!”
杨一清站了出来,沉声道:“陛下,镇北侯所言不无道理,大礼仪之事,确需谨慎对待。镇北侯沉默,乃是出于对陛下和国家的负责,陛下切不可逼迫过甚,以免寒了臣子之心。”
朱厚熜眉头紧锁,看着杨一清,道:“杨大人,你此言何意?朕为父正名,乃是天经地义之事。镇北侯身为先帝的摄政大臣,却在此事上犹豫不决,朕岂能不加以追问?”
杨一清不卑不亢地回道:“陛下,大礼仪之争,已在朝堂之上引起轩然大波。各方意见不一,若陛下强行逼迫臣子表态,恐会使朝廷陷入更深的纷争之中。镇北侯为人谨慎,想必是在权衡利弊,以期为陛下提供最佳之策,陛下当给予臣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充分思考,为陛下分忧解难。”
朱厚熜沉默片刻,脸色稍缓,道:“也罢,朕便再给诸位大臣一些时间。但朕相信,诸君能尽快给朕一个满意的答复。”
说罢,朱厚熜扫视了一眼群臣,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威严。
“退朝!”
朱厚熜一挥袖袍,离开了奉天殿。
“恭送陛下!”
……
散朝后,朝堂上的百官反应各异。
一些坚定支持皇帝为父母正名的官员,神色中虽有一丝忧虑,但更多的是坚定。他们微微低头,心中盘算着如何在后续的争论中更好地为皇帝出谋划策,以推进大礼仪之事的进展。
说不定此事成了,他们加官进爵也未可说。
而那些反对皇帝此举的官员们,有的面露愤懑之色,他们在心中暗叹,担忧此举会给国家带来动荡,想着退朝后要与志同道合之人商议,如何继续据理力争,阻止皇帝的决定。
还有一些官员则神色复杂,处于摇摆不定之中。他们思索着自己在这场纷争中该何去何从,既不想得罪皇帝,又担心违背祖制会带来不良后果。
众官员依次退出朝堂,宫殿外,他们三两成群,或低声交谈,或沉默不语,各自怀着不同的心思,而大礼仪事件带来的风暴,也在朝廷内外持续蔓延……
而这,只是开始罢了。
……
喜欢紫玄纪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紫玄纪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