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摘的蘑菇比以往的两倍还多,分的钱自然不少。
参与卖菇的人能多分三个铜币是惯例,这回大毛二毛也额外有。
最后算下来,除了冯时夏自己和喜娃子,其他人都是分了100铜币以上,就连贵宝都分了120铜币。
孟氏和于娟最多,有245个铜币。
其次二毛凭借着自己一手收购的本事哪怕只摘了半上午,也分了230个铜币,遥遥领先了其他孩子的165铜币。
冯时夏为了让他们清楚自己存在她这里究竟有多少钱,都是先分给他们过过目,让他们高兴高兴,再把代管的部分收回来。
里头的银币不多,所以,分到每人面前几乎都有一堆,看起来确实很壮观。
饶是孟氏这个大人,见这分钱的阵仗都有些心惊到说不出话来。
“哇!哇!我怎么有这么多啊?哎呀,都跟二毛一样多了,我都不会数了,我奶这回肯定要高兴死了。”贵宝整个人趴上桌子,兴奋地把自己分的一堆钱跟这个比比,又跟那个比比,满足得不行。
他对钱是没多大兴趣,但能跟二毛和阿元他们几个分一样多的,就说明自己根本不像他们说的偷懒,同样很能干啊。
果然还是婶婶最有眼光了,明白自己的好。
而且他奶都说了,以后他多吃的都是他自己挣的,屋里哪个都不能说他的坏话。
前儿婶婶让带回去的鱼他奶给他蒸了,老好吃了。
他都跟二毛问好了在哪里买的,等今儿拿钱回去,他就给一个钱让他爹再去买一块回来。
不,给两个让买两块得了,他和他奶一人一块。
唉,要不要买三块呢?
可是算上爹,就还有娘,还有大姐,还有猫娃,还有大伯他们那么多人……
而且她奶说了,今儿分了钱就再跟婶婶换一罐子油回去的。
到时剩的钱也不知够不够啊……
现在所有人里就他拿着钱还没买过自己想要的东西了,真是太可惜了。
钱一直放在小箱子里又不能吃,要不是他奶不许,全换成吃的多好啊。
孟氏哪怕心里再清楚不过冯时夏对这几个娃子有多好,第一回真正坐到到这桌上来,才知道一切有多么不合常理。
这要把今儿的场面说出去,谁能信?
就几个娃子摘点菇,结果拢共给分了肯定不下一两银子。
这是一个大老爷们天天出工,做一两月都不一定能挣回来的钱啊。
这娃子就这么轻轻松松全拿出来了要给大伙分。
以前十个八个钱的,她从最开始看得眼皮直跳到后来就适应多了,甚至知晓有时候他们能分几十个钱也是不动声色的。
她能算什么身份,怎么管?
非让女娃突然不给大家分钱了,就不说这些娃娃,他们家里人要是知道了肯定得记恨她不可。
可现在钱数越来越多,这样下去可怎么是好?
她就没见过这么傻的,凭白把钱往外推。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没有女娃,他们这几个娃子就算守着一座山,天天摘一屋子,都不一定能换到这么多钱。
不然这么些年,这蘑菇真要这么值钱,这么好卖,还能轮得到这些娃娃去摘?
这里头功劳最大的说来说去还得是女娃。
可这孩子肯定是一点没私心地都给公平分了,自己还拿最少的那份。
就连随便跟着去山上玩了一会儿的喜娃子,她都惦记着给分了20个钱。
都不知道这娃子家里人是怎么教养的。
这世道,心太善的人往往不一定能得到好的回报啊……
这以后要是让这些小娃子家里尝到了甜头,恐怕就该回回找女娃要钱了。
人心有时候就是这么经不起诱惑的。
她摇着头执意不肯要自己和喜娃子的份。
她当天本来就只是去山上帮个忙而已,没打算挣这个钱,也没打算分这个钱的。
但冯时夏又怎么肯真的不给呢。
连几个孩子的劳动成果她都支付了报酬,总不能耽搁了一个正经劳动力却不付费。
俩人推来推去好一会儿都没个结果。
这回连冯时夏甩脸子都不不对孟氏起作用了。
这钱实在不是小数目,她觉得自己要收下了,那就太亏心。
“哎呀,哑婆婆你就收下吧。要不你怕丢的话,也把多的先给婶婶管?大毛哥和江澄都说了,我们能收婶婶给的钱。但是婶婶不会干活,以后我们都帮婶婶多拔草、干活和种菜就好了。我还会陪婶婶玩,帮婶婶尝菜呢。”贵宝拍拍哑婆婆的手臂劝说道。
“呕——不要脸。你自己想玩还说陪夏夏玩,还有,夏夏哪里要你尝菜了,明明回回都是你自己嘴馋好吃先跑去灶屋的。”小豆子最受不了贵宝自以为的骄傲脸。
眼看着两个人又要掐起来,于元连忙从中打圆场。
二毛根本就懒得管了,贵宝就是那张嘴总是说话气死个人。
啥事到他嘴里那肯定都是他最辛苦,他干得最多,他表现最好什么的,当哪个看不到呢?
不过几个孩子这么一闹,孟氏那头确实也想开了。
这要是今日不收,恐怕按这娃子的倔性子,下回有什么事肯定是不会让她帮忙了。
她收就收了吧,往后要是有个什么变故,好歹她这头还能给留着些。
这娃子要是一直这么不过明路,也不知能躲到什么时候。
这些天已经有人忍不住过来跟她搭话打听了,好在都没谁挨到近处瞧仔细,全以为是英子出了啥事回娘家了。
她冷着脸反正没搭理。
到时要是被村里人发现了,估计少不了一场大闹,女娃名声若是坏了,想留村里都难得很。
她这头是对这些娃子千般万般的好,但愿到时候这些个人家有点良心,能站出来帮着说几句公道话吧。
冯时夏见老人愿意收钱了,终于放心了,她又数了80铜币的钱当成老人给自己和小家伙做鞋的手工费。
老人做的布鞋比外头买的要厚实多了,底也纳得好,她算不准该值多少,但多少就估着表示个意思。
算得太清了,老人估计该生气了。
孟氏确实生气,她做那两双鞋可不是为的卖的,怎么能收钱?
这娃子把她想成什么人了都?
喜欢长夏江村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长夏江村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