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朱由检就同胡文霆进入了正式的谈话内容,他首先向胡文霆详细介绍了一下大明当前的形势,以及自己针对当前形势,在人事方面作出的一些安排情况,比如卢象升、陈奇瑜等人的职位变动情况,最后还虚心地向胡文霆征求意见。
作为在后世的时候,就已经在官场上历练了多年的胡文霆,非常清楚的知道,应该如何恰到好处的对领导进行一些提醒。因此,他当然不会一上来,就直言不讳的指出朱由检的不足之处。
胡文霆还是和先前一样,首先对他的所有安排都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最后,才委婉的提了一句:“陛下,由文官来指挥打仗,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只不过,他们对形势的判断,以及临机决断能力,可是远远不能同陛下您相比的。
因此,陛下在把他们安排到某一重要岗位上之后,还是要时不时的对他们进行一些指点,比如,不能完全按照书本上的一些知识,照本宣科般的来指挥打仗。
平时还是要学会听取一些武将们的意见和建议,一些武将虽然可能书读得并不多,在理论方面也许会稍显不足,但是他们却拥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时候,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还是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我曾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做理论必须紧密的联系实际之后,才能最大的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文官和武将之间,不应该是绝对的领导与被领导的这种关系,而是应该相互尊重、遇事尽量商量着办。
比方说,一场战到底该不该打,这种方向性的决策,可以由文官们来决定,但是具体到这场战该怎么打,文官们就不能再继续指手划脚了。毕竟大多数文官,在指挥打仗时,都是远远的躲在后方,根本不能对前线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此时,他们再盲目的发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命令,无疑就会给前线的将领和士兵们,造成一些灾难性的后果。
陛下可以尝试着在军中,首先推行一种少数服从多数的集体决策原则,就是在对一些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时,不能完全由职权最高的那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要让包括武将在内的几名主要官员,一起来参加讨论,只有在支持人数超过半数的情况下,该项决策才能正式付诸实施。
俗话说得好,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嘛,几个人商议出来的结果,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肯定要比一个人想出来的方案要更加全面一些。”
说完这些话之后,胡文霆就暂时停了下来,他要给朱由留下一些时间来消化自己所说的这些内容。
喜欢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