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霆对朱由检说道:“从史书中对他的一些记载来看,袁可立可是一名文武全才啊,上马治军、下马管民,可以说是无一不精,这在文官出身的官员中,是很难得的存在。
更难得的是,他的战略眼光和在战术方面的安排,在很多方面已经达到了后世的水准。我先跟你们念一段史书中记载的,当时大明的一位官员对他所作的评价:
袁可立未出,金人陷沈阳陷辽阳又陷广宁,京师戒严,朝野震动。袁可立出镇,修战舰练强兵联诸岛收辽南,策反降将,主动出击,退敌于千里之外。
狡虏蜷伏一隅,三年不敢动。上兵伐谋,良将不战。袁可立之战,贵在主战,贵在不战养威,不战而屈人之兵,善战而以战止战。舳舻列阵,奴酋胆寒。
袁可立去职,张盘死柳河败,阁老不能持辽局。金人无惧,劳师袭远,掠觉华攻宁远,玩“议和”断邦交,弄明师于股掌之上。
文龙死登莱溃朝鲜又残,明国再无完瓯。袁可立去留天壤有别,高下立见。人夺可立天夺大明。惜哉!”
背完这段文字之后,胡文霆嘴巴里也是不由自主的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然后对朱由检说道:
“陛下啊,朝堂上的那些所谓重臣,为了一己之私,居然没有几个人向你推荐起用这样的军事大才,最终眼睁睁的看着大明走向灭亡,可见他们的目光已经短浅到了何种程度。
他们本以为,在大明灭亡之后,换个主人,他们照样能高官厚禄,还能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人在做、天在看,他们所犯下愚蠢至极的错误,最终也是要由他们自己来买单。
他们最后也是被对方严刑拷打、扒皮抽筋,我觉得一点都不冤,甚至还认为他们受到的报应还远远不够。
对这些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家伙,陛下你就应该拿出一国之君的魄力来,提前杀他们一个人头滚滚,也好过把他们留给对手去杀,然后还让对手轻而易举的取得了他们的万贯家财。
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将来能无忧无虑的生活,也为了整个大明的子民们将来免受外虏的欺负,就算让人骂上一声暴君又有何妨呢?”
说到这里,胡文霆停住了话,不好意思的对朱由检笑了笑,然后说道:“不好意思,一时激奋之下,把话题给扯远了,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正事。
我刚才提到袁巡抚,主要是想让他继续担任登莱巡抚,或者是更大一些的官职,然后继续像以前一样从辽南发动对建奴的攻击。
短时间内能不能取得战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也要让建奴尝尝经常被别人在背后捅刀子的滋味。嘿嘿,不是有名话叫做:寇可往我亦可往。
朝堂上那么多自称是读书人,他们难道就没读过关于汉武帝刘彻的一些记载,没了解过他的一些执政思想,不知道他说过的这句话?还是他们压根就希望大明早日灭亡,然后他们就可以早日投奔新主人去了。
对了,陛下,今后若要是有人再敢对你提出的军事计划推三阻四的,你不要跟他们啰嗦什么圣人之言的,你就拿出这个大帽子往他们头上扣,看他们受不受得起。”
说到这里,胡文霆掐指算了一下,自己已经给大明近期即将出现问题的几个地方都打上了相应的补丁,东北方面一旦顺利的推行了收缩防御的计划。
那么无论是在投入方面,还是在因为和建奴不停交战所造成的损失方面,都会有大幅度的减少。让大明在财政方面可以暂时缓上一口气。
其次,如果袁可立能够顺利的回到登莱主持大局,虽然不可能把局面恢复到他在任时状态,但肯定可以保证不会再让局势再继续恶化下去。
同时以袁可立的战略眼光和做思想工作的能力,也肯定能保证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登莱兵变不会再发生。这也算是小小的改变了一下历史的走向了。
至于登莱方面应该实施一些什么具体的军事方案,胡文霆就不敢班门弄斧了,他只能负责进行一些方向性的指导。
因为他知道很多事情的最终发展方向和结果,在方向判断上,他这个战场小白,就算对上袁可立这个战略大家,也会丝毫不落下风的。
甚至因为胡文霆拥有更多后世的先进理念,他还可以在某些时候,装模作样的在袁可立这个军事大家面前卖弄一下,让袁可立根本不知道他的深浅。
而陕西那边,只要孙传庭和曹文诏两人加强配合,朝廷方面不要过多的予以干涉(说白了就是瞎指挥),再加上胡文霆已经给朱由检提了醒,让他不要忽视这些流民组成的义军。
那么,在多方的共同配合努力之下,能提前把这一不安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那是最好的,再不济也能让它不至于迅速发展到失控的状态,给大明这具已经虚弱的身体,带来第二重的伤害。
这又相当于堵住了一个极大的漏洞,因而又能让大明这艘破船沉没的时间,往后推上好一阵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给崇祯出点子:抓经济,搞钱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