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卤簿仪仗,摆驾西直门城楼!”
“准备三套龙袍!”
“赵百户,你带门外军士去内承运库把剩余的二十万两银子都搬到皇极殿!”
“传两千名死士一刻钟内大殿外集合!马匹全部带上!”
“命崇文门五百锦衣卫离开城墙两百步、原地休整!”
“发动太监收拾五百副碗筷!送到五百锦衣卫手中。”
“安排御膳房熬汤,熬肉汤,越多越好。熬好后立刻送到五百锦衣卫手中。”
“传令周皇后、懿安皇后带领宫人搜集棉花、布匹、衣物、盐!即刻送往午门!”
“空白圣旨准备五十份!”
“准备五百张纸、浆糊一大桶!送到五百锦衣卫处!”
崇祯一口气下了十道命令!
崇祯下完命令,双目猛然一翻,盯着李若链、王承恩、赵百户。
“你们三人,将朕刚才下的十道命令复述一遍!”
下命令和执行命令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这十道命令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他们就没办法冲出去。
自古以来,下命令和制定计划不难,难的是完美执行。
十道命令很复杂,彼此之间看起来也没有关联 。
王承恩、李若连、赵百户三人各自重复了一遍,一字不差。
毕竟在皇帝手下混饭吃的都是人精,记忆力毫无问题。
“很好!朕乃天子!一定能带领大家冲出京城!”
崇祯再次激励大家,“刚才的十道命令,你们三人立刻分工、安排人手,凡不从者、拒不配合者,当场斩杀!”
李若链、王承恩、赵百户三人轮流对视了一眼,神情瞬间凝重。
心中好像已经擂起了战鼓,浑身的战意和血气都被激发出来了!
陛下好样的,终于振作起来了,不管结局如何,总比等死要好千百倍!
陛下勤勉,一心为大明天下,心怀百姓。
为了给军队凑军饷,他带头喝粥吃咸菜,穿打补丁的衣服。
他不好色,他从不沉迷后宫温柔乡。
这样的皇帝,怎么会沦落到要逃命的地步?
看着崇祯两鬓间夹杂的白发,王承恩心如刀割,他才三十四岁啊。
李若链、王承恩、赵百户三人退出皇极殿后,崇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推敲他突围的计划。
正史记载,北京内城九道门中,大顺军最先打开的是正南边的正阳门。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清晨,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投降打开了正阳门,刘宗敏带兵入城。
北京城遂破。
此时已经是三月十八日午后了。
身为穿越者的崇祯不太确定自己的强行插入,是否会加速大明的灭亡。
内城能否坚守到明日清晨他没把握,所以他计划在城墙上摆皇帝卤簿仪仗,故布疑阵,拖延时间。
为什么选择西直门?
因为负责西直门守城的是太常少卿吴麟征。
大顺军逼近西直门时,吴麟征召集士卒和百姓,直接就地挖掘成吨的土石方,把西直门堵死了。
直到五月初三建奴入了城才征集大量民夫将其挖开。
也就是说,即便大顺军因为看到大明皇帝的卤簿仪仗,想要玩命冲锋西直门,他们根本就进不来。
因为堵死了,根本没有门了,连个洞都没有了。
要是京城粮饷充足、文武大臣和军士们都衷心耿耿,把内城九道门都堵死,待大顺军粮草耗尽,也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
崇祯叹了一口气,张缙彦这个懦夫,只要这次能活着冲出去,以后一定要找个机会把他活剥了。
这个家伙,居然活了七十二岁。
一旦大顺军看到西直门城头上明晃晃的皇帝仪仗,不管真假,他们都必须飞报李自成。
怎么处理崇祯皇帝,只有李自成才能定夺。
在得到李自成的命令前,没有人敢开炮轰死大明皇帝。
况且崇祯也不会傻到真的站到城头被一炮轰死。
李自成正率领本部精锐在德胜门攻城。
他一旦得知崇祯上了西直门,万军之前逼降大明皇帝的诱惑太大了。
既能降低大顺军战损,又能提振他闯王的威名,他必须亲自赶到西直门。
李自成只要去了西直门,只要大明皇帝就在西直门城墙上的消息传开,围攻另外八道城门的大顺军的攻势一定会缓下来。
道理很简单,谁都想抓住崇祯抢下这泼天第一功!
这是人性,也是他们这支军队冲锋陷阵时候最高的驱动力。
灭国之战、最后一战,拿下崇祯直接就能封王、世袭罔替!
届时,不用李自成传令,八道门的统兵大将都会带着精锐一窝蜂朝着西直门冲过去。
当然,李自成也有可能不为所动,其他大顺将领也有可能继续按照原计划攻打那八道城门。
但穿越而来的崇祯知道此时,大顺军内部已经有了很大的矛盾。
刘宗敏早已经不甘心当老二了。
且,李过、高一功等嫡系部队和这两年新加入的将领们早就心有芥蒂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