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月底是食品厂发工资的时间,月底发放的是当月的工资。这是苏妍在第一次职工大会上就明确提了出来的。
上一世,她假期打工时也遇到过无良的老板,那些所谓的老板明明开着豪车,抽着好烟,喝着上千元一瓶的好酒,却昧着良心,将打工人那区区几百块的工资一拖再拖,从上个月拖到下个月,再从下个月拖到下下个月。
虽然最后给了,但给的不痛不快的,就像喉咙里像卡了根鱼刺,不上不下的让人膈应。
所以苏妍烦透了那些拖欠工资的无良老板。
这次设置食品厂发放工资的时间时,她直接敲定了当月工资当月发放,绝不拖欠一天。
但第一个月刚起步,公账上的钱确实不够,所以苏妍才那么拼命地营销、卖货,铺设销售网络,只要产能跟上去了,在这个物资短缺的时代,赚钱的机会多的是。
临近9月底的时候,厂里要发工资的消息就传开了。
工人们也都一个个翘首以待,期盼着能领到人生的第一笔工资。
食品厂的工人们根据不同岗位和上工时间的不同核算工资。
一九九一年,安城县国营正式职工月平均工资在160-300元之间,这个收入已经赶上农民家庭一年的收入了。
食品厂刚起步,还背负着3万元的贷款,因此普通工人月工资暂定68元,全勤奖20元,产质奖20元,文化奖10元,加起来百元出头,这个收入水平已经和县里国营职工的收入持平了。
工人们要是做的好的话,一个月的收入就赶上了一亩地一年的收成。
管理层的基本工资要比工人们高40元,每个月108元,其他奖励同上;原料加工及清洗车间的工人工资要低一点,因为这里的工人相比其他车间的工人来说,年纪要大上一点,文化水平要低一些,也不会操作机器,所以相应的月工资就少一些,每个月58元,其他奖励同上。
虽然当时的职工大会上,人们为这个工资数目雀跃欢呼,但实际上却并不敢抱太大的希望。村支书让干啥他们就干啥,两眼一抹黑就跟着踏入了一个全新未知的领域,从一个贫苦的农民转变成拿着工资的工人,从七月底干到了九月底,辛苦忙碌了俩月,还没见到一分钱,更不知道厂子的未来到底如何,能拿到多少工资?
第一个月孟会计很抱歉地给大家说工厂刚起步,账上没钱,还背着3万的债,等以后厂子账上有钱了,一块给大家发放。
万事开头难,厂子刚起步比较难,大家都理解,也没有哪个不长眼的非要急赤白脸地要工资。
而现在,终于听到了要发放工资的消息了!
……
财务室的门前,围满了等待领工资的工人们,一个个都踮着脚伸着脖子往里瞧,门口有孟凡会的副手叫着名字,叫到名字的工人便举着手,兴奋地挤进去领工资。领了工资出来的工人被后面等待的人们围上去,七嘴八舌地盯着手里的票子,一叠声的问领到了多少钱,然后集体发出“哇”的惊呼声。
场面煞是热闹。
苏妍和苏长格过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眼前热闹的场景。
也不知道人群里是谁起了头,叫了一声:“小苏总来了!” 拥挤的工人们纷纷转身,快速地让开了一条道,一道道慈爱的、兴奋的、赞叹的目光看着她,纷纷和她、苏长格打着招呼。
苏妍微笑着和村里的这些叔叔、伯伯、嫂子、大婶们点头招呼,然后在众人喜悦的目光里走进了财务室。
财务室里的桌子上摆着一摞摞面值不一的毛票,还有一摞摞面值不一的备用硬币。
村会计孟凡会一边核对着人名、上工天数、工资收入,一边将数好的工资交到工人手里。
忙活了半个多小时后,所有工资全部发放完毕,苏妍几人出了财务室,才发现已经领了工资的人们,还围拢在门口未曾离去。
攥着厚厚一沓的两个月的工资,手心里真切地感受着钞票的质感,握在手里像握住了无尽的希望,对未来的期盼,在场的工人们都忍不住红了眼。
这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贫穷的、遭人嫌弃的泥腿子们啊,这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跳出农门,变成人人羡慕的工人、干部,能吃上国粮,不再在农业地里吃苦受罪,像他们以及他们的父辈那样,一辈子匍匐在田间地头,风里来雨里去,为了一点果腹的粮食拼死拼活地种地干活。
无数贫寒子弟能翻身的唯一希望就是考学,全家人勒紧裤腰带,举全家托举之力,拼死拼活、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为孩子能跳出去,不惜将自己弯成一张弓,一座桥,做孩子跨越阶层的垫脚石。
而寄托了他们全部希望的孩子,也拼死拼活、努力奋斗了十多年,才能获得参加考试的资格。受限于教育资源的贫瘠和落后,即使他们拿到了那张资格证,真正能跳出去的,几乎都是凤毛麟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重生八零:我在商界当大佬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生八零:我在商界当大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