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板放心,我一定将这事给办的妥妥的。”金不焕保证道。
。。。。。。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
其诞生之初,多用作宫殿、楼阁的标识。
是华国古建筑与文化的结合,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
直到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匾逐渐流行。
明清时,匾额之风大盛,匾额内容开始追求意境和韵味。
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商铺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均可称匾额。
在历史长河中,匾额以其多变的式样、高超的书法艺术,与雄伟壮观的建筑相互辉映,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它在华国大地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种帝王将相与黎民百姓共享、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共有,极富特色的习俗。
既然是华国特有的文化,所以,匾额铺曹子建并没有在租界内寻找,而是直接来到了淞沪的华界。
经过一番打听,曹子建来到了淞沪的城隍庙。
同租界里的红砖绿瓦,高楼林立的建筑不同,城隍庙的商铺则是以传统中式低矮平房为主。
曹子建目光在街道两旁扫视着。
这一路走下来,他发现这里有几家匾额铺。
至于挑选哪一家来制作,曹子建有着自己的评判标准。
那就是通过这几家匾额铺自己店门口悬挂的匾额精美程度来判断。
毕竟,如果连自家的匾额设计都普普通通,那对于客户的匾额肯定也好不到哪去。
“这‘朱品堂’的匾额不错,就这家了。”曹子建看着面前一间店铺,暗道。
这家店铺的匾额,尺寸硕大,‘朱品堂’三字凸起髹黑漆,在金漆地上熠熠生辉。
字体为行楷,结体优美,气象恢宏。
匾额四周的边框上,暗八仙描绘的极为精细且生动写实。
金漆地上的纹饰如同白描一般,线条细致工整,流畅自然,飞舞灵动。
此匾可谓集书法、绘画、髹漆、雕刻于一体,工艺精湛。
曹子建抬腿,步入了店内。
店铺不算大,店内摆放着各式各样已经制作完成的匾额。
一小伙正在店里用布擦拭着店内的匾额表面。
听到店门口的动静,小伙停下了手中的活,将目光落到了曹子建的身上,道:“这位公子,请问有什么需要?”
“我要订做一块匾额。”曹子建答道。
“麻烦公子稍等。”小伙朝着曹子建说了一句后,便是扯开喉咙喊道:“掌柜的,来客人了。”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 店后门的帘布被掀开。
一个看着四十来岁,身形消瘦,掌柜装扮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看着曹子建,自我介绍道:“公子,你好,我是这朱品堂的掌柜,朱文八。”
但一双眼睛倍亮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看着曹子建,自我介绍道。
“公子,你好,我是这朱品堂的掌柜,朱文八。”
“曹子建。”曹子建也是自报家门道。
“去,给曹公子倒茶。”朱文八朝着那小伙子吩咐了一句后,这就来到柜台前,拿出纸跟笔,朝着曹子建问道:“曹公子,不知道您要制作什么类型的匾额呢?”
匾额按类型,大致可分五类。
一是堂号匾,二是作为表彰用途的牌坊匾,三是喜庆的祝寿匾,四是字号匾,五是带有文学色彩的、座右铭式的文人题字匾额。
“字号匾。”曹子建答道。
“曹公子,麻烦将您要制作的匾额材质,尺寸,制作工艺,文字内容以及字体风格跟我说一下。”朱文八继续问道。
“长两尺半,宽一尺,材质有红木的话就用红木,没红木最次也要用楠木。”
“至于字体风格,我这带了一幅书法,掌柜的到时让工匠用双钩法将书法钩摹于木上,再刀刻成匾。”曹子建说着,从怀里取出自己亲自题写的‘康瑞园’三字,交给了朱文八。
朱文八接过,也没有打开纸张,而是将曹子建的要求一一记下。
看着对方记好之后,曹子建问道:“朱掌柜,不知道你们这怎么收费?”
“如果曹公子用红木的话,价格要稍微贵些,要十五块大洋,如果用楠木,七块大洋就够了。”朱文八答道。
“就用红木吧。”曹子建开口道:“不知道三天内能不能交货?”
“完全没问题。”朱文八应道:“请公子给我留个地址,等匾额完成后,我第一时间命人给您送过去。”
当即,曹子建将大世界的地址留给了对方。
随着订金支付完毕,朱文八拟了一张收据交给了曹子建。
目送着曹子建离店之后,朱文八这才将曹子建留下的纸条给缓缓打开。
作为融合了木作、石刻、书法等多种技艺的牌匾制作。
对于书法,朱文八自己也是略懂一二的。
待他看到纸上写着的‘康瑞园’三个大字时,双眸一凝。
好半晌,才开口道:“这字写得实在是太漂亮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在民国捡漏,开局百万倍利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