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台被王德亲自引到地方,杨台及杨卿齐齐向王德表达对陛下的感激之情,也顺带谢了王德。
杨台父子坐下,周围的地方小吏都对杨台恭维不已,只有寥寥无几的人继续等着傩戏开始。
“陛下,到!”
“臣,参见陛下!”
好几千人齐齐跪拜,声势壮大。杨卿跟着做就行了,广场很大,杨卿看不到前面,李世民的声音也很小,他也无心去听。
身着鬼服的戏子戴着面具,手上拿着摇鼓摇着,边跳边唱。
绕着广场人群边边走边表演,杨卿远远听到靠近上方高台上的勋贵国戚,京官大员的谈笑声。
杨卿第一次感受到政治的可怕,杨台屡献奇方,捐粮,得不到赏赐算了,还引来猜忌。
韦妃家世这么令太宗厌恶,反而坐皇室一边,下面左右才是大臣贵族,李世民的心思,他猜不透。
见杨台面有不悦和丧气,杨卿拿起肉吃,另拿一块递给父亲:“这肉比家里好吃,阿耶吃。”
杨卿笑得很开心,杨台也笑了起来,父子边吃边笑。
“阿耶,快看,那面具好看了”杨卿指着戴红色鬼面具的人。
杨台明白了杨卿的用意,和周围同僚笑着聊天。
难得的光明正大地见识群臣,四周甲士背对群臣,可他们都在仔细监听群臣们。这不是皇宫御林卫,而是穿着御林卫甲胄的百骑司。
唐朝等级森严,宫宴更是如此,杨台周围都是县令或代首的县丞,而且广场一个小区域代表大唐一个州。
一名小县令说了一句政事,杨台立马拉过杨台,让他给自己剥栗子。那名官员恍然大悟,向父子投去感激的目光。
京兆府区域有几人格格不入,他们都是长安周边县的县令,性格比较孤傲,偶尔和旁边人说一两句。他们恰好在杨台上方,地位比杨台高。
“某云阳县令狄知逊,敢问兄台贵姓?”
“不敢称贵姓,某乃蓝田县令樊象,见过兄长。”
两人均是直爽之人,一见如故,喝了起来。
杨台一惊,抬头看向自己前面那位较年轻的官吏,樊象看不到,狄知逊却能看到杨台惊讶的神情。
狄知逊只是点头,杨台回了一礼。
撩火开始了,周围撩起了火堆,宫人抱着桂枝在南边的小吏的外围堆了一个小火堆。
广场上香气复杂,杨卿感受到桂香种有浓烈的秸秆味,远处飘来一股清香的檀香,更远处的沉香传到杨卿这只有淡淡的气味,很容易被桂香掩盖。
杨台和杨卿是最后几个跨过火堆的人,父子俩一脸满足,身体暖和了不少。
“咚!”
“咚!”
“隆!”
承天门六街钟鼓声响起,远处高台上李世民起身说了一些话,太常寺上台宣布春晚开始。
秦王破阵乐响起,杨卿听着不错,不愧是大唐军歌。
周围篝火加火盆,也不算太冷,杨卿看得眼皮子发困。
杨台脱下身上的披风披在了杨卿身上,将他搂到怀里,小声说道:“卿儿,累了就睡吧。”
杨卿躺在杨台怀里睡着了,周围远远飘来喝彩声,边缘的小吏都是笑着,不敢大声喝彩,显得很拘谨,有的小吏身上的袍子都打着补丁呢。
辰时,承天门鼓声又响起,杨卿被惊醒了。
春晚进入倒计时了,李世民等皇室离开了,大臣陆陆续续离开。
杨台拉着杨卿向外走去,由于最后走,整个街道很冷清,只剩下附近的卫兵和他们父子两人。
走出延喜门,看到三辆马车和十几个带甲骑兵。
杨台父子在骑兵地护卫下回到了家,杨卿困的直奔自己卧室躺着就睡。小雪和小梅拉起杨卿脱衣服和鞋子,只留些薄内衣,便摆好姿势,给杨卿盖下,就悄悄退出房间。。
杨台梳洗后,小憩了片刻就自己去参加大朝会等,他不想儿子继续受累。
大朝会,杨台献上符合自己身份的贺礼后,就回到队尾。
昨晚,杨台准备的两车的礼物差不多,都是长安常见之物,今日之物更普通。
听到王德禀告杨台的献礼,李世民的脸上反而露出笑容。
杨台参观完大陈铺和阅兵就回家了,回到家杨台便吩咐下人这几日陆续往蓝田搬物资。
守岁那天樊象就看到了杨台,只是不知道他就是杨台,在他心里,杨台在最前面那群人里。
蓝田县元正后要来一个县丞,樊象细细打听杨台的消息。在樊象眼里,皇亲嚣张跋扈,派这样的人到地方,那不是祸害人嘛!对杨台了解的越多,樊象越佩服杨台。有人竟不喜欢做京官,更夸张的是,不喜欢做大官。
樊象打听到杨台住处,犯难了,那地方一般人过不了坊间巡卫的盘查。
正月初二这天樊象偶遇魏征,在魏征的帮助下,这才来到了杨家。
杨台亲自招待,撤了往日的酒和茶水换上以前的。
“下官见过樊县令!”
樊象可不敢倨傲,连忙阻止杨卿:“你我以后要一起共事,就以同僚官职相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唐贞观小地主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唐贞观小地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