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厉王在位时期,楚国贵族们仍然以效仿华夏礼制为荣。同时,随着对周边扬越、楚蛮、巴人等民族的征服,融合"蛮夷"元素的楚文化开始萌芽。
史书评价他:栾书:"训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左丘明:"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秦景、襄(秦庄公、秦襄公)于是乎取周土,晋文侯于是乎定天子,齐庄、僖(齐前庄公、齐僖公)于是乎小伯,楚蚠冒(蚡冒)于是乎始启濮。"
楚武王(出生年不详—公元前690年),芈姓,熊氏,名彻,熊仪之孙,楚霄敖之子。《清华简》《楚居》上名为熊彻,因避汉武帝讳而改称熊通。楚武王熊通即位后,制定了“欲以观中国之政”的奋斗目标,主要集中力量向东、北两个方向扩展领土。
在他的统治下,楚国进行了多次军事行动,其中包括三次伐随,期间他自尊为王。在楚武王统治的第38年(公元前703年),他派遣军队联合巴国,成功击败了邓国的军队。第40年(公元前701年),他与贰、轸结成联盟,大胜郧国军队于蒲骚。此后,他继续出兵,成功伐绞、伐罗等国,取得连续胜利。
在楚武王的统治下,楚国在他的第41年(公元前700年)春季至第51年(公元前690年)期间,还对灭州、蓼等地进行了攻击,同时在伐随的军事行动中,楚武王因病在军中去世。
楚武王熊通在位达51年,期间实施了强硬的铁血政策,对外强势而毫不妥协。他还在国内进行一系列改革,包括建立县制,设立令尹,并进行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改革。通过三次伐随等军事行动,楚武王在东周王室间威望显赫,多次征战汉东诸国,巩固了楚国的地位。他的领导下,楚国不仅拓展了江汉地区的疆域,而且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几乎统一了整个江汉流域。
此外,他对国家制度进行了完善,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备的政治系统。楚霄敖六年(鲁惠公十一年,公元前758年),楚武王熊通的父亲楚霄敖去世。随后,熊通的哥哥熊眴继位,即楚厉王(或称楚蚡冒)。
楚厉王在位17年(鲁惠公二十八年,公元前741年)后去世,熊通杀害楚厉王的儿子,并自立为楚国国君,即楚武王。楚武王上台后,与邓国联姻,娶邓国公族女子为夫人,被称为邓曼。
楚武王在位不久,即开始进行一系列对外的扩张行动,包括向南阳盆地远征,攻打汉北的重要城镇。未能成功后,楚武王转而进攻江汉平原西部,最终成功灭亡权国,实现了先君的夙愿。随后,楚武王设立权县,任命斗缗为权尹。
然而,斗缗后来背叛楚国,导致楚武王派兵围攻权县,杀死斗缗,并将权县百姓迁徙至今湖北沙洋县,由阎敖治理。
在楚武王三十一年(鲁桓公二年,公元前710年),楚武王入侵随国,通过一系列策略迫使随国不能对抗楚国。楚武王试图要挟周天子以尊封楚国国君名号,但遭到周天子的拒绝。
在楚武王三十七年(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引起楚武王的愤怒。楚武王于是自称王号,尊号为“楚武王”,这一行动开创了诸侯僭号称王的先例,当时周王室衰微,无法对楚国施加压力。
在楚武王三十七年(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的春天,由斗伯比提议攻打随国,因为随国内部出现了分歧。楚武王在夏天集结诸侯军队,除黄、随两国外,其他国家都参加了会议。
楚武王先派遣薳章责备黄国,然后亲自率军讨伐随国,驻扎在汉水和淮水之间。季梁建议随侯向楚军表示投降,但少师建议速战,以充分利用楚军的懈怠。最终,随侯逃走,楚军大胜,随国请求和平。
在楚武王三十八年(鲁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的春天,巴国派遣韩服向楚国报告,并请求与邓国友好。楚武王派道朔率领巴国使者到邓国,但遭到邓国南部鄾地人的袭击。楚武王派薳章责备邓国,但遭到拒绝。
夏天,楚武王派遣斗廉率楚军和巴军包围鄾地,最终取得胜利。
在楚武王四十年(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的春天,楚武王的臣莫敖计划与贰、轸两国结盟。郧国军队驻扎在蒲骚,准备与随、绞、州、蓼四国一起进攻楚国。斗廉建议楚武王在郊郢设伏,然后在蒲骚战胜郧军。楚武王采纳此计策,最终战胜郧军。
在楚武王四十一年(鲁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楚武王派兵攻灭绞国,同时斗廉的谋略帮助楚国击败了罗国和邓国的联军。
楚武王四十二年(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春天,楚武王派屈瑕率军攻打罗国。然而,斗伯比预测到了屈瑕将会失败,他认为楚武王需要加强军力,但楚武王拒绝了他的建议。最终,楚军在罗国战败,楚武王因此感到愧疚,并赦免了所有将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父皇,我只想咸鱼一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