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死后,国忠又当上了宰相,手握四十多个使节的重任。过了不久,皇上又加封国忠为司空。国忠的大儿子暄,先前娶了延和郡主,后来又当上了银青光禄大夫、太常卿,还兼任了户部侍郎。小儿子也娶了万春公主。妃子的堂弟秘书少监鉴,娶了承荣郡主。这一家子可真是风光,一个贵妃,两个公主,三个郡主,三个夫人,都是皇亲国戚。又过了几年,皇上还特地追赠妃子的父亲玄琰为太尉,封齐国公。妃子的母亲也被封为梁国夫人,皇上还亲自下诏造庙,亲自题碑,甚至亲自书写碑文。妃子的叔叔玄也当上了工部尚书。这一大家子跟皇家结亲的还真不少,韩国公的女婿秘书少监崔的女儿后来嫁给了代宗,虢国公的儿子裴徽娶了代宗的女儿延光公主,他的女儿又嫁给了让帝的儿子;秦国公的女婿柳澄的儿子柳钧娶了长清县主,柳澄的弟弟柳潭则娶了肃宗的女儿和政公主。这一家子的亲戚关系可真是错综复杂,说起来都得费好一番口舌呢。
每年冬十月,皇上都会去华清宫享受一番,而每次出行,贵妃总是陪伴在侧,同乘一辆华贵的马车。华清宫里有座端正楼,那便是贵妃梳洗打扮的地方;还有个莲花汤,贵妃常在那里沐浴。国忠的府邸就在宫门的南边,与虢国的府邸遥遥相对,韩国和秦国的府邸也是紧密相连。每当皇上驾临这些府邸,总要经过五家,赏赐的珍宝和宴饮的欢乐总是不断。跟随皇上的队伍中,每家都有一支队伍,每支队伍都穿着同色的衣裳,五家队伍合在一起,就像百花齐放,绚烂夺目。
那些遗落的发簪、掉落的鞋子,还有闪闪发光的珠翠,在路边随处可见,让人忍不住想去捡拾。曾有人好奇地俯身窥视贵妃的马车,结果那香气竟然在路上残留了好几天,令人惊叹不已。而护送的车马多达千余头匹,前面还有剑南的旌节仪仗队开路。出行时有盛大的饯别宴饮,归来时还有轻松的欢聚。沿途的人们纷纷献上珍玩狗马、歌儿舞女,道路上热闹非凡。后来秦国夫人先去世,虢国、韩国和国忠的地位却更加显赫。虢国夫人甚至与国忠有了私情,两人毫不顾忌礼仪,每次入朝拜见,国忠与韩、虢两人并肩骑马,挥鞭疾驰,以此为乐。跟随的官员和侍女多达百余骑,手持烛台如同白昼,穿着华丽的衣裳,毫无遮掩,路上的观众如潮水般涌动,无不惊叹不已。
十宅中的诸王男女婚嫁,都要靠韩国和虢国夫人来介绍,每人都要交纳一千贯的礼金,皇上才会答应。十四载的六月一日,皇上再次驾临华清宫,那天正好是贵妃的生日。皇上特意命令小部音声在长生殿演奏新曲,这首曲子还没有名字。恰好南海进贡了荔枝,于是皇上就以《荔枝香》作为曲名。左右的人欢呼声震天动地,回响在山谷之间。
那一年的十一月,禄山在幽陵反叛,他以诛杀国忠为名,发动了一场叛乱。人们都说国忠、虢国夫人和贵妃是三大罪人,但没人敢上报给皇上。皇上曾打算让皇太子监国,自己亲自出征,但和国忠商量后,国忠大为恐惧,回去后告诉他的姐妹:“我们死到临头了。现在东宫监国,我们这些人恐怕都要没命了。”
姐妹们哭着向贵妃诉苦,贵妃含泪向皇上求情,事情才暂时平息。然而,一场大风波已经悄悄席卷而来,谁也无法预料它的结局。
十五载的六月,潼关防线崩溃,皇帝仓皇逃往巴蜀之地,贵妃也随行在侧。一行人马来到马嵬坡,右龙武将军陈玄礼担心兵士叛乱,于是对将士们说:“如今国家四分五裂,皇帝也颠沛流离,这一切不都是因为杨国忠那厮贪婪剥削,才导致的吗?如果不杀了他,怎么向天下人交代?”
将士们纷纷附和:“我们早就想这么做了!”
恰巧这时,吐蕃的和好使者正在驿门前找杨国忠办事。军士们趁机大喊:“杨国忠和番人密谋叛乱!”
一时间,四面八方的军队将驿馆围得水泄不通,杀了杨国忠和他的儿子杨暄。(说起来,杨国忠本名杨钊,原本是张易之的儿子。张易之在天授年间得宠无比,每次回家,皇帝都命令他住在楼上,撤去梯子,用荆棘围起来,不准有女奴侍立。张母担心张家绝后,于是偷偷在楼壁里藏了个女奴,后来生下了杨国忠。杨国忠长大后,被杨家收养。)
皇帝见势不妙,只得走出驿门安抚军队。但军队依旧不散,皇帝左右为难,问其原因。高力士回答说:“杨国忠有罪,将士们才讨伐他。贵妃是杨国忠的妹妹,如今还在陛下身边,群臣怎能不感到担忧害怕?请陛下三思。”
皇帝无奈,只得重回驿馆。驿门内有个小巷,皇帝不忍回行宫,就在巷子里倚着拐杖,低头不语。他的心情沉重,久久无法平静。这时,京兆司录韦锷(韦见素的儿子)进言:“请陛下忍痛割爱,以安国家。”
皇帝犹豫片刻,最终进入行宫。他拉着贵妃的手走出厅门,来到马道北墙口,与她诀别。他命令高力士赐贵妃自尽。贵妃痛哭流涕,泣不成声:“愿大家好自为之,我辜负了国家的恩情,死而无憾。只求能让我礼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樊不多奇闻怪谈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樊不多奇闻怪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